最新訊息

1.  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facebook粉絲團!好康消息最先知道

2.  台電推出兒童網站囉! 

98年度「全國電力溝通宣導與多媒體廣告製作競賽」社會組第五名

台電教師研習營-98種電的人珍惜電,電電皆辛苦

台電教師研習營,教師研習,台電,節能減碳,節約能源,省電,省電很簡單,省電妙招,節能標章,隨手關燈,隨手拔插頭

參賽領隊:王振聲

製作理念:許多節能減碳的省電訣竅,我們都知道,卻常常懶得去做。雖然大家都知道這麼做可以省電費,但省下的費用好像也不是很多;大家都知道減碳對地球好,可是地球的改變是很緩慢的,不會馬上感覺到的。所以自己不做,似乎也沒有什麼差別。
本片溝通的重點,不在分享更多的省電訣竅。而是希望藉由這支影片,讓大家更願意在生活中節電。我運用了深植在台灣人心中的「惜物」理念,作為本片溝通的主軸。就像每天吃的米,因為知道背後有農夫的辛苦付出,我們不敢隨便的浪費。其實,電力也是一樣的,在影片裡將台電公司比喻成「種電的人」,努力用心付出,只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同時藉由影片讓大家感受到,這些「電力」其實就像「米粒」一樣珍貴。只要舉手之勞,簡單的幾個節電方式,就能更珍惜、寶貝這「種電人」與大自然的珍貴付出。鼓勵大家不只是運用影片中提到的節電方式,甚至能更進一步的上網、或是主動從生活中找尋更多的減碳省電的方式。

 

得獎作品:

 

看完影片後,有什麼樣的心得嗎?

歡迎您加入我們的facebook粉絲團,與我們討論您對此影片內容的看法...

也請說說您的意見,讓我們下次能辦得更好!

電力粉絲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年度「全國電力溝通宣導與多媒體廣告製作競賽」社會組佳作

台電教師研習營-98節能小妙招省電的方法 台電教師研習營-98節能小妙招省電的方法

台電教師研習營,教師研習,台電,節能減碳,節約能源,省電很簡單,省電妙招,節能標章,隨手關燈,隨手拔插頭,省電方法,省電燈泡,大眾運輸工具,T85

參賽領隊:洪嘉南


製作理念:以一個「節能寶寶」來帶領大家學習節能用電的生活,呈現的是較生活化、趣味性的表現方式,讓「節能寶寶」在生活中告知大家節能的幾個概念,分別為「把少用到的電器插頭拔掉」、「少用烘衣機,以陽光代替」、「選購電器認明節能標章」、「選用節能燈管替代一般燈泡」、「以大眾運輸工具替代私人轎車」、「隨手關燈」以上幾個概念,希望觀看者在看的同時,也能將其應用在生活中,達到節能用電的最大效用。

 

得獎作品:

 

歡迎您加入我們的facebook粉絲團,與我們討論您對此影片內容的看法...

也請說說您的意見,讓我們下次能辦得更好!

電力粉絲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年度「全國電力溝通宣導與多媒體廣告製作競賽」大專組第一名

台電教師研習營-98節能從自己做起部要浪費電 

台電教師研習營,教師研習,台電,節能減碳,節約能源,省電很簡單,隨手關電源,隨手拔插頭,省電方法,風力發電,高壓電塔

參賽領隊:廖偉翔

電力粉絲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年度「全國電力溝通宣導與多媒體廣告製作競賽」大專組第二名

台電教師研習營-98隨手關燈關電源省電又省錢 

台電教師研習營,教師研習,台電,節能減碳,節約能源,省電很簡單,隨手關燈,省電方法

參賽領隊:蔣承翰


製作理念:希望藉由可愛討喜的怪獸來告訴大家請隨手關燈的好習慣

 

得獎作品:

 

歡迎您加入我們的facebook粉絲團,與我們討論您對此影片內容的看法...

也請說說您的意見,讓我們下次能辦得更好!

 

電力粉絲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年度「全國電力溝通宣導與多媒體廣告製作競賽」大專組第三名

台電教師研習營-98電的輸送過程高山保線員 

台電教師研習營,教師研習,台電,節能減碳,節約能源,維護線路,保線員,風力發電

參賽領隊:王晨馨

 

電力粉絲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99年度暑期暑假教師研習,寒假教師研習,台電教師研習營,台電工作,停電搶修, 921集集大地震,搶修電力系統,台電變電所損毀,解決限電危機,快速發電機組,電力系統,輸變電設備防震對策,天災,地震,南投集集

首頁 > 台電月刊封面故事

 921地震省思

10年前的民國88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一個來自南投縣集集鎮地底8公里處的強震撼動了台灣,芮氏規模7.3級強大的搖晃威力,震央附近的南投縣、台中縣更是建築物倒塌、毀損、傾斜,傷亡慘重。 

921集集大地震」是台灣百年來的大災難,起因就是車籠埔斷層與雙冬至大茅埔斷層再次活動所引起,除了造成強烈地震外,在地表也造成長達105公里以上的地表斷裂與錯移,一次地震活動,造成如此長的斷層線真是舉世罕見。921地震災後一夕間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活著真好」,成為當時許多人的心聲,但接下來還要在面對失去親友、住家的情況下,重拾生命開始重建家園的生活。

對台電而言,那同樣是一個影響甚深的天災變故,從總公司到地方單位,每位台電人無不在擦去淚痕的情況下,奮不顧身積極搶修電力系統,只為了在當時漆黑的夜裡,幫整個台灣帶來多一點的光亮與溫暖。

 

走進位於921震央附近的中寮超高壓開閉所,舉目望去是一片綠草如茵,以及一座座肩負起輸電重任的高壓電塔,眼前優美的山景,著實很難想像這裡10年前曾經歷大地震的無情摧殘。

直到當時擔任中寮開閉所所長、現在為彰濱超高壓變電所的林經理阿義指著一旁的路樹與水溝說:「你看看,這些樹跟水溝蓋地震前是一直線,但現在因受震移動而差了一、兩公尺。」我們才能在這明顯的地標中,想像當年大自然的威力有多大。

921大地震在一夕之間,造成台電17個變電所受損(1個開閉所、5個超高壓變電所、8個一次變電所及3個配電變電所),從345kV69kV的輸電線路鐵塔中共有622座受損,而其中靠近震央的中寮開閉所受傷相當慘重,幾乎大半設備均受損停擺,更讓電力系統遭到重大的打擊。

電力調度處籃處長宏偉表示,電力網就像交通網一般,345kV是高速公路,161kV是省道,以下為縣道、鄉道。中寮開閉所則是高速公路的聯絡道,為全台電力系統「南電北送」的樞紐,擔負著匯集中、南部的水、火力電源,藉由經濟調度的規範傳輸至北部,一旦無法運作,北部供電立即吃緊,僅能用限電管理來壓低用電需求,勢必引起大眾的不便與反彈,所以當時務必先想辦法將中寮開閉所的第一條線架起來,限電危機才有可能得到舒緩。

 

中寮開閉所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接通南電北送的供應電力問題,成了中寮開閉所不可能的任務,但在台電上下全力動員的情況下,真的提前完成這不可能的奇蹟。其中的點滴故事,絕對是供電史上的一頁傳奇。

地震後,時任中寮開閉所所長的林經理一如許多人般的衝出家門,在漆黑的夜裡與家人在屋前的空地緊緊相擁。但第一時間,他也不忘馬上聯繫中寮開閉所的林值班主任國龍,從電話線另一頭傳來的,是人平安、但機器設備幾乎都垮了的消息,心急如焚的他立刻開車前往中寮開閉所,沿路許多道路已是柔腸寸斷。「當時山路崩塌,還不時有落石掉下,一輛開在我前面的車想硬闖,差點就被土石沖走……」林經理描述起當時危險的狀況。於是他連忙回家換了機車,再次試著進入中寮開閉所,機動性的繞過許多危險的山路,直到無路可走,才改成徒步進入。

而同樣驚險的過程,也發生在當時為中寮開閉所值班主任、現為台中供電區營運處運轉組規劃課林課長永森身上,雖然當晚值班的不是他,但更早前的「729大停電」,當時值班的正是林課長永森,因此他心中的第一反應,就是損害一定很嚴重。「地震發生時,我太太被震下床,連抓都抓不住,衝到外面看到馬路裂開,天空一片紅光的景象(當時南投酒廠大火),那場面跟世界末日一樣。我心中隱隱擔心,不知道明天還能不能找到林值班主任國龍……。」

林課長永森不敢闔眼的擔心到天亮,先將家人安頓在帳棚後,平時有登山的他備妥了全副登山裝備,就往中寮開閉所前進,「我當時做好進來後可能出不去的心理準備,但就算要待上一個月我也不怕,」直到走進開閉所看到了安全無虞的同事們,碰面的第一句都是:「能看到你真好。」

與時間賽跑,提前解決限電危機

進入了中寮開閉所內,才更是挑戰的開始。他們看到的是崩落的匯流排、傾斜的電塔、扭曲的六氟化硫氣封絕緣輸電線路(GIL)、龜裂的地面,空氣中還飄著外洩的六氟化硫氣體氣味……,滿目瘡痍的景象,讓他們只能儘快彙整損害情形,上報給總公司了解。

當時台中供電區營運處已成立了緊急應變小組,為了搶時間了解損害情形,還派員搭了直昇機要進入中寮開閉所。但已無寸土平整的狀況下,林經理阿義等一群人還趕快鋸斷空地旁的樹,簡單拉開床單作為降落指示,既克難又隨機應變的處理所面對的狀況。

由於中寮開閉所的重要性,當時經過評估後,目標訂在先恢復三分之二地層未有滑動現象的北開關場設備,以求將中部及南部的部份電力先傳送到北部。而此時所有台電員工也早已動了起來,不僅忙著調集材料器具要搶先供給至搶修場所,同時也從其他地方抽調好手前來支援,一等道路搶通,立即開始搶修作業。總計台電公司在輸變電設備及線路搶修共動員了670人,其中多數均集中在南投、台中兩縣,最後終於在103日晚上103分全部併聯成功,提前一週解除了工業限電,而北部地區負載限制也在107日晚上9點完全解除,達到當初很多人認為的「不可能的任務」。

而縱使提前完成了短期復電的任務,接下來仍有長期復健的工作要完成,林經理阿義表示,當時三分之一地基損壞的北開關場得先將地上的設備搬走,重作基礎後才能再將機器安置上去;損毀的電纜也是每一條都要重新整理及修復,才能一一恢復功能。在當時脆弱的系統下一方面要供電,一方面還要重建,同仁的心情只能說是步步為營,時時小心,但最終,在日夜不停的輪班搶修下,終於都能圓滿達成使命。

前線打仗,更賴後勤支援

此次拜訪中寮開閉所,回想起當年參與搶救過程,聚在一起的員工們,話匣子一打開就停不下來的紛紛聊起當時危險的狀況。不過除了當時搶修受損的機具設備,工作十分艱辛外,有個部份他們認為以往很少被提及,就是台電精準的後勤補給,才是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在前線打仗的原因。

台中供電區營運處地權組鄭經理藏麟,當時就是負責後勤補給的總務課長。他回憶921隔天到區營運處時,也的確被眼前的景象嚇到,不僅大門口幾乎進不去,屋內崩落的天花板、外露的管線、東倒西歪的櫥櫃,就連一旁的員工宿舍都成危樓。於是他一方面在一旁的網球場搭起帳棚,一方面請人在一週內將所有大樓清理乾淨,同時跟著緊急應變小組,開始整個後勤補給的大作戰。

鄭經理說:「當時有許多北部送下來的材料都要調度,調度範圍廣及中部四縣市,當時總務課轄下的運輸股(臨時編組)要運送物資,採購股(臨時編組)要買需要的材料與物品,材料股要調度各地與庫存的材料,雖然是第一次遇到地震,但以往經歷過好幾次颱風,所以早有準備。」

話雖如此,但如此大規模的受災狀況,畢竟是第一次遇見,很多權宜措施要跟得上變化,例如中寮開閉所每晚會將物資需求傳真到區營運處,鄭經理要求熟識的廠商將物資直接送到現場點收;許多單位提出的材料需求,也是直接送到現場支援;至於支援各地區的一千多份(午、晚餐)員工用餐問題,更因中部缺乏供給的能力,每天都委請嘉義地區送便當上來,再一一送到各個地點。中間的運籌帷幄,的確要做到心細如髮的地步。

此外,當時急需的材料如角鐵等,因工廠停電無法順利出貨,鄭經理也主動協調優先供電,讓工廠緊急生產,當時急到連角鐵都來不及鍍鋅,宛如剛出爐的麵包般就先運到現場使用,可見情況之急迫。而當整個調度逐步上軌道,20天後鄭經理回到家,整個人比較放鬆的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時,這才發現原來家裡的牆壁都龜裂了,而自己竟沒發現,可見當時專注於全心全力投入救災的心境。

「別人想得到的,你也要想得到;別人想不到的,你還要主動想到。」鄭經理提供了擔任後勤指揮大任的重要心得。

 

 

南投區處成立

應變中心與災民同行

本身也是受創嚴重的台電員工,在天災來臨的當下,均選擇了投入救災的工作,這種公而忘私的精神,是台電人最大的驕傲,也可以說是台灣最寶貴的資產。

包括埔里、集集、國姓、水里、中寮等鄉鎮均為受創嚴重的重災區,道路中斷、屋舍倒塌、民眾罹難……,種種慘狀讓各鄉鎮可說是哀鴻遍野。

談起當時的慘狀,實際在第一線負責指揮搶修、現擔任南投區營業處工務經理的劉江楠說著說著,聲音都不自覺的哽咽起來,可見當時景況之慘烈。

事實上,當時的南投區營業處大樓同樣受創嚴重,根本無法辦公,區處所做的第一個決定,就是在一旁搭起帳棚,並且將足堪使用的器具、線路先架起來,成立緊急應變中心開始投入搶修的工作。當時擔任南投區營業處事務股長,目前的吳業務督導金忠表示,要趕快成立臨時辦公室,才能掌握人員調配,一方面搶修線路,一方面負責前來支援的人的後勤補給。

收拾眼淚,第一線搶救災情

受創頗深的埔里鎮可說是台電人員搶修過程的縮影。南投區營業處埔里服務所余所長明吉說起地震發生之時,雖然一家四口平安逃出,但原本住家的三層樓透天厝卻硬生生被震垮。才驚魂未定的安置好家人,就傳來服務所倒塌的消息,急急的趕到現場,卻親眼目睹值班同仁氣絕在沈重的磚牆底下……。

含著眼淚,余所長沒有太多悲傷的時間,當時埔里鎮不僅處處斷垣殘壁,罹難者屍體更是到處可見。但余所長必須把握時間,他先騎著機車確認員工的受災狀況,然後馬上指揮在路旁就地搭起布篷,成立救災應變中心,甚至還在一旁設置同仁的簡易靈堂,讓眷屬安心。這樣快速的應變能力,甚至讓埔里鎮長前來請求協助,而余所長也主動擔任埔里921救災指揮中心的搶救組長,積極做好人員編組,組織運作等等。攘外同時也要先安內,亦在服務處旁成立專門服務台電員工、眷屬的「救濟站」,讓所有當地與支援的台電員工無後顧之憂,可以專心投入搶救的工作。

當時的埔里傷亡人數太多,但台電本身亦受創嚴重,因此在確定近郊有一座川流式的北山發電廠尚可獨立發電後,立刻先搶修沿路的桿線,921當晚電力就已經送入當地兩家大型醫院及3個水源地,成為全國災損地區第一個有供電的地方,傑出表現更得到地方民眾及中央政府的激賞。

同樣在第一線奮戰的,還有當時為南投區營業處線路股長的設計課李課長宣昌,他回憶當時因為要檢查供電設備及線路有否斷電,包括倒塌嚴重的大里市金巴黎、龍閣社區等,李課長都得在救災人員、機具還沒進入前,就先鑽到漆黑的地下室,當時不僅街道擺滿屍體,建築內部更是臭味四溢,但他仍得冒著未知的危險,在手電筒微弱的燈光下作業,其間的辛苦,不是外人能夠理解的。

同理心,才能贏得感動

「我們是災民救災民,不嚴重的救嚴重的啊!」921隔天前往埔里支援的劉經理說。許多台電人家中同樣受災嚴重,卻都抱著任務為公司出門工作,李課長就曾在救災過程中,竟然發現同事的太太及小孩待在家中沒飯吃,讓他趕緊去找了慈濟義工,領了便當送過去,可見當時台電人公而忘私的精神。

吳督導表示,很多事要靠同理心主動提供協助,才可能解決問題。他舉例,在進入救災第二階段的安置期時,災民們逐漸搬入政府或民間興建的臨時住屋,當時南投區處很了解民眾對於供電需求的重視,於是主動配合,申請案件隨到隨辦,一個月內就完成近5,000戶臨時住屋的供電,也讓這份光明,迅速溫暖了南投縣市所有人的心。

電力調度有套完整的應變計畫

921地震發生當時實際在中央調度室參與電力調度的籃處長(當時為課長),在地震發生後15分鐘內,就馬上趕到台電大樓26樓的中央調度室,開始他44小時幾乎沒有闔眼的電力系統復電挑戰。

「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將正常發、輸、變及配電等設備產能及利用率提升到最大,將限電的影響範圍壓到最低。」籃處長說。儘管當年較早已有729大停電的震撼教育經驗,多少能照著類似的思考邏輯作電力系統全停電復電,但很多決策,終究是一邊見機行事,一邊討論出來的。

「當時的體力是耗損很大,但大家精神上卻是始終保持高昂鬥志。」籃處長說。最後透過當場的不斷討論,配合現場勘查線路傳回來的最新消息,中央調度室人員以最高的效率規劃出一條條傳輸電力的最佳線路,最後終於達成任務,在最短時間內恢復全台電力供應。

民國88年,台電經歷過729921的兩次挑戰,不禁令人好奇,究竟台電公司學習到了怎樣寶貴的經驗?一開始籃處長說:「我們學到的經驗,就是一定要有一個完整的應變計畫才行,」但停頓了一下,他不禁又苦笑的說:「但有時候真的是計畫跟不上變化。」

他舉例,之前729大停電時,就理解到若要在短時間內快速提供電力,水力發電可說是最快速的方式,因此之後對水力電廠平時的復電應變計畫訓練就特別加強,但沒想到921大地震發生的地點,卻正好也是在水力發電廠最多的中部地區,當下這些訓練在中部受災嚴重的狀況下,無法得到很好的發揮。

921之後,電力調度處馬上增加了新的應變計畫,特別針對可快速發電的機組作了檢視,例如若遇到電力系統全停電,1小時內可以快速併聯發電的電廠機組有哪些?屆時如何將這些快速併聯發電的機組發電輸送至臨近中型發電廠,帶動其併聯發電?萬一北部地區全部停電且無法由中部地區支援時,北部可自行併聯發電的機組又有哪些?儘管天災難以預防,但這些應變計畫仍是平時就要準備好。簡單來說,就是平時要有好幾套劇本的編排,一有狀況,就能馬上照著劇本走。

 

災變課題

台電吸取經驗與教訓

  每次的災害,都給了台電一個最好的學習機會,來重新檢視電力系統內的不足之處,並給予補充及加強。而台電平時亦備妥許多應變方案,一旦狀況發生,亦有信心在最短時間內,達成全面供電的使命。

10年後,回顧那段搶修電力的過程,仍有太多故事可以談、太多例子可以舉、太多人的身影值得感謝,但重點是,台電究竟在那場巨變後,學到了那些經驗呢?  

台中供電區營運處運轉組蕭經理耀丕表示,經過921之後,台電公司在隔年的民國894月,就訂出供電系統第一本針對防震的「輸變電設備防震(災)對策」,並在不斷收集資料補充後,於民國9510月增訂二版,內容涵蓋輸電線、變電所、塔基等設計規定,以及災害發生的檢查、處理、應變中心的建構與指揮、演練與檢討等等,全都規範在內,並且每年定期加強員工演練。

特別是針對設備的防震係數提高,如建築物內之各項附屬設備均全面增設「第三點固定點」以防搖晃,同時也加裝防震橡膠,強化機器設備上下及左右搖晃的固定能力;戶外的設備基礎原本的4個基樁,現在也多強化為「四樁連樑」,均讓921之後的電塔、建築、設備等更為耐震。

除了硬體設備提高防震係數,電力系統規劃也有因應之策。

首先,就是慎選輸電幹線路徑。由於以往超高壓變電所多比鄰山區,使超高壓第一路及超高壓第二路皆靠山區而建,而超高壓第三路則靠沿海興建,雖然彼此存在不同風險,但均已依其特殊性,採取高標準的防護手段。而為了避免輸電線過度集中在同一變電所,921之後亦在第一路超高壓的中寮開閉所旁通工程完工後,分散引接輸電線路;規劃超高壓第三路則由龍崎超高壓變電所改接至瀰力超高壓變電所,均達分散風險目的。另外,輸變電系統亦採取特殊的保護系統,減少大停電發生機率,這些都是921帶來的後續影響。

分散風險,加強電力系統的改善

10年前因為南電北送的依賴度高,一旦中寮開閉所發生狀況,對整體的電力調度就有很大的影響。這個風險也讓台電痛定思痛,逐步調整南北電力的區域平衡。目前北部新增的供電機組愈來愈多,包括和平、海湖、新桃、國光等民營發電廠和本公司大潭發電廠,及再2∼3年將加入商轉的龍門核能發電廠等等,都能確保未來大規模的停電、限電狀況愈來愈難出現,縱使有也僅為小範圍局部影響,同時復電時間將更為快速。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內。」籃處長表示,如此才能分散風險。隨著天然氣發電占比逐漸增加,天然氣供應已成為穩定供電的風險因子,所以像是天然氣接收站,以往僅有高雄永安一座,但之後多了台中天然氣接收站,每天還得同時盯著兩邊的天然氣存量看。

同時,電力調度處也思考肩負指揮中樞的中央調度室,萬一遭遇電訊中斷或受損的狀況時,還有能力指揮電力傳輸嗎?因此以南北「同步運轉、互為備援」的運轉方式,增建了高雄調度中心,兩邊隨時保持連線狀態,一旦北部的中央調度室出現問題,高雄的調度中心可以馬上接手,這種「雙主控」的設計,已經是全球電力公司中最高等級的水準。

另外,電力調度處還加速成立了調度模擬操作中心,目前硬體都已具備,只待強化軟體、資料庫等等,就可以模擬各種全停電、事故等狀況,訓練調度員的反應能力。這一切的準備,都可說是防範危機於未然。

台電經歷過無數次災害考驗,每每均能從過程中吸取經驗教訓。中寮超高壓開閉所林經理正仁很有自信的說:「經過921地震災害後,硬體設備、線路傳輸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進步。但天有不測之風雲,倘有災變發生,信心、經驗讓我們相信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供電。」

深思大地的生命軌跡

921大地震後,我們應當學習對大自然的謙卑與崇敬態度,在現代的科技仍無法精準預測天災、地震的情況下,瞭解與自然和諧共處,萬物共生、共榮的道理;平時多一份準備,就可以少一份恐懼與傷心。

的確,10年後的今日,「88水災」重創南台灣,台電人同樣投入全部心力,幫災區民眾渡過難關。每次的災害,都給了台電一個最好的學習機會,來重新檢視電力系統內的不足之處,並給予補充及加強。而台電平時亦備妥許多應變方案,一旦狀況發生,亦有信心在最短時間內,達成全面供電的使命。

 

電力粉絲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0年99年度暑期暑假教師研習,寒假教師研習,台電教師研習營,台電工作,停電搶修專線1911,客戶服務專線0800-031212,各項用電問題,第一線客服人員,公司服務品質形象,台電空服員, Call Center ,申請用電,停電,電費問題,如何繳電費,台電客服中心

首頁 > 台電月刊封面故事

  客服中心

北部客服中心,掌握513萬用戶的電力需求

聽過「1911」嗎?停電時,請別慌,撥打1911,在您需要的來電時刻,讓客服員與您相逢!台電的客服員,24小時能為您解答與處理各項用電問題,他們充滿專業、自信及關懷顧客的真誠,值得敬佩。

貼近用戶的心

接觸客戶第一線的客服人員,同時也是後勤處理程序的前導部隊,為了提升公司的服務品質形象,不斷的進行人員的專業訓練、以及部門協調,而當災害來臨之前,客服中心甚至變成緊急應變中心,為了提供客戶最高供電品質,所有的客服員堅持屬於他們的『使命必答』工作目標。

才放完年假,早春的台北居然出現近30度的高溫,趕個大早我們來到台北市基隆路四段的「台北市區營業處」服務中心,剛上班就有許多民眾來到服務櫃檯辦理用電事宜,每個獨立與用戶面對面的申辦櫃檯,就是要讓客戶感受到舒適與親切。而位在七樓的「北部客戶服務中心」,雖然客服員無法提供面對面的服務,卻透過他們親切的聲音與熱誠,與來電客戶完成空中服務,「我們客服同仁好比『台電空服員』,與客戶隔空相逢,巧妙完成電力服務啊!」臉上漾著笑容的黃經理甘杏,親切的向我們介紹服務513萬戶以上用戶的北部客服中心。

做好專業答詢  服務快準好

北部客戶服務中心於964月正式營運,百年企業的台電,全台有300多個直接服務的據點,為何還要耗資設立客服中心(Call Center)?參與客服中心規劃的黃經理說:「台電是個分工細密的公營事業,就以申請用電為例吧!從受理、設計、計費、繳費、施工到檢驗送電有一定的流程,以前用戶有任何用電問題,撥打各地服務據點的電話,可能會出現一個困擾,就是接電話的人未必知道申請案件處理的細節或情況,只好將電話轉給下個流程的部門,結果電話轉來轉去,找不到對的部門或對的人,好像問題進入了黑洞,無奈又惱人。又如遇到停電時,用戶撥打『1911』,可是營業處的同仁既要調度現場搶修情況、又要接聽大量湧入的電話,常常應接不暇,用戶也無法得知明確的停電情形!於是,一個號碼、一通電話就能解決用電問題的客服中心,應運而生!」

在客服中心,無論申請用電、停電事故、電費問題、甚至家庭如何省電或學生要繳交電力相關作業所提的電力知識,客服員都欣然接受,有問必答,由電腦管控及追縱每通電話的處理結果,談話內容全程錄音。同一用戶每次來電均有跡可循,用戶只要一通電話就能解決所有用電問題,服務時間也從原來的朝85上班時間,擴及為全年24小時服務不打烊,所以在客服中心,電力服務「快!準!好!」

客服中心成立的歷程

目前全台有兩個客服中心--中部客戶服務中心與北部客戶服務中心,電力服務觸角擴及全台。92年先成立的「中部客服中心」,主要負責苗栗以南到屏東的用戶,服務中南部約711萬的用戶,「北部客服中心」服務新竹以北到宜蘭、花蓮、台東等東北部約513萬的用戶,這兩個客服中心,分別提供各項電力服務,同時也處理申訴問題,其中一個客服中心電話量突增時,電話會溢流到另一個客服中心接聽,亦即兩個客服中心相互協助,服務不漏失。

為什麼成立兩個客服中心?「初期的構想是規劃北、中、南三個客服中心,後來考量資訊科技已相當發達,透過網路封包傳送資料,早就突破了距離的限制,即使為了因應地域性風險,也只需設置二個客服中心,相互異地備援,就能運作順利,並降低建置客服中心的成本,所以南部地區的用戶,在97年就一併納入了中部客服中心的服務範圍。以用戶數而言,中部客服中心的用戶,比北部客服中心的用戶多近200萬,可是北部客服中心平均每個月接聽的電話卻比中部客服中心多1萬通以上,可見北部人對解決電力問題的需求,要比中南部戶的用戶高出許多!自從成立客服中心後,用戶與台電,可說服務無落差、連繫無細縫,台電的服務品質已邁入國際電業水準!」黃經理說明客服中心成立的梗概與信心。

企業品牌的大使  用戶情報的中心

客服中心成立後,用戶可透過三個電話系統和客服中心連絡,包括停電搶修專線1911、客戶服務專線0800-031212、以及權益申訴電話0800-231213。由於電力問題相當龐雜,客服員必須練就十八般武藝,才能在接起電話的瞬間,盡力解決客戶的各種用電問題。用戶通常問些什麼呢?最常見的不外是電費和停電問題。

黃經理甘杏強調,客服中心總覽電力的售前和售後服務,「通常用戶的來電可區分三大類,業務類、電費類和電務類。『業務類』包括售前服務的電力諮詢、申請案件進度的查詢等,從一般住家到特高壓用戶的問題都包辦,以及售後的各項增設或變更用電服務。「電費類」包括電費計算、費率、補寄帳單和繳費證明等。電務類包括停電訊息、供電設備報修或供電品質的問題等。如此龐雜的電力問題,大約90%在客服中心就能解決,其他的10%才由後勤部門再做進一步的處理,但客服中心也會管控及追縱後勤處理的進度與結果。至於部分較具專業性如核能、風力、太陽光電的技術、電磁場的量測等問題,我們也會轉給相關部門由專業的人員妥善回答和處理!」

「以97年的服務內容統計,電量進線量高達102.5萬通以上,其中22萬通的電話由語音自助服務,80萬通電話轉接客服人員,只有約10萬通電話需送至相關的區營業處改善或處理。在客服中心一通電話即能解決的內容包括查詢、解答、線上申請、傳送資料等。後送至區處的案件包括用電申請、供電設備維修及其他需相關部門處理問題等」黃經理說:「總之,客服員是台電服務品牌的大使,又因為不斷網羅用戶的需求,客服中心也可說是用戶的情報中心,經由統計分析用戶的需求是公司改善流程、提升服務品質的最佳資訊。當然,各個區營業處更是我們客服團隊不可缺少的重要單位,有他們提供即時而正確的資訊,我們才能做好台電百年老店的品牌大使!」

精耕電力品質 嚴控電話績效

北部客服中心和其他的Call Center一樣,訂有客戶服務績效指標:平均等候秒數(每通電話≦10);服務水準(80%的用戶在15秒內接聽)以及掛斷率(5%)。上述客服指標,與國外電業或國內電信業、金融業界相較之下,皆是最高水準!黃經理說:「公用事業敢挑戰如此高的指標非常不易,為了達到績效指標,每班的客服員人數必須根據電話量適時調整,不可空閒亦不能不足,必須藉由每日的系統報表,隨時按季節、尖離峰或臨時需要時段,做最適當的人力調整。客服領班平時除了與區營業溝通、協助客服員解決問題外,還要緊盯著監控螢幕,隨時掌握客服人員工作績效。」

97年的電話績效而言,成績相當斐然「平均每通電話等候秒數為10秒;服務水準為86.95%,亦即86.95%的用戶在15秒內接聽;另外不耐久候掛斷的電話比率為3.56%,和96年成立時的實績相較之下,有明顯的進步。客服人員如果能在第一線就提供訊息給客戶及後勤搶修人員,搶修人員就可專心進行供電技術工作,讓用戶知道台電人員已儘快處理,安兩方的心,這就是客服中心的基本價值;另外客服中心可分析用戶常問的問題、轉送區處處理的時間,藉以瞭解用戶關注事項及公司應改善之處,精耕電力品質,提升用戶滿意度。所以客服中心是情報中心也是績效考核中心!」黃經理提出具體的統計數字,希望外界可以更加瞭解到客服中心成立的最大價值。

客服績效

教育訓練完整 建立客服專業

從草創時期就參與的張課長淑惠以及賈課長昭儀兩人,看到客服中心從整修到設備、人員進駐,甚至有今日的規模與成果,一路走來更是點滴在心。客服課張課長淑惠負責客服人員的排班、教育訓練、線上流程及問題解決等任務,其中客服員素質整體提升,就靠不斷對第一線同仁的教育訓練及考核。

「因應客服員值班,無法同時上課的特性,同一種課程每週排四天的課程,每課程1小時,都是利用接聽電話以外的時間,持續密集訓練。97年上課半年後成效不錯,今年已排定50周的課程,讓客服人員分梯次接受教育訓練,教育內容依重要性進行專業知識的累積,例如配電線路、開關、電表的認識、電費的計算、收費流程、申請用電追縱等,甚至簡單的電話英語應對、基本法律常識、電話應對技巧、案例分享、情緒管理等,都是今年課程的主軸。」張課長娓娓道來:「至於訓練績效如何呢?除了上完課必須測驗外,我們還設有導師制度,每個資深的同仁含主管在內,都要負責擔任數名客服員的導師,安排坐在靠近導師的接聽電話席次,讓導師就近予以特別輔導及監聽考核,為了避免導師有個人好惡,影響客服員考核的公平性,每月定期召開導師會議並更換導師,也讓客服員學到不同導師的專長。客服員的電話考核質量並重,每天打成績,每月公布成績排行榜,並獎勵前五名優秀客服人員。」

讓客服員 是「人才」而非「人手」

「注重成果是我們的教育訓練的宗旨!北部客服中心成立兩年以來,初期從客服員的基礎打起,再逐步增加客服品質的厚度與密度,建立各種解決問題的話術及處理流程,才能真正升客服的水準。在台電的客服中心真的永遠學不完!也充滿趣味!我們的使命是要建立客服員的專業品牌,讓客服員成為『人才』而不是隨時可以取代的『人手』而已!」黃經理說:「也許還有人誤以為客服員和電話總機相差無幾,其實每個客服員都是有企圖心、肯自我學習的電力專業人員!」

回首來時路,張課長說:「客服中心成立初期,許多客服員聽見電話響起,神經就緊蹦起來,害怕用戶不知要問那些問題?不知如何應對?更別說要在「聲音中帶著微笑」了!現在我們共同走過挫折、一起解決問題以及放下不安情緒的客服路程,每個客服員都可以用嶄新的心情,迎接每通電話,已經看不到客服員不知所措的景象了。當每個客服員都有個微笑的聲音表情、情緒控制得宜時,就是我們管理人員最感欣慰的了。」

任務不分家  一個不能少

即便客服中心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用戶問題,但是仍有10%的電力問題,需要仰賴區營業處後勤部門的協助,就北部客服中心而言,與服務範圍對應的區處高達10個,涵蓋近200個服務及搶修據點,客服人員受理用戶的需求後,透過電腦系統立即送到相關部門處理,一開始由於後勤的相關部門對客服中心的系統及運作方式不甚熟稔,難免會產生誤解。以為客服員專業不足,只會轉接電話。

張課長淑惠說:「比如說,有時候用戶來電通報,某路段的人孔蓋不平,希望我們去修復,可是用戶無法提供精確的位置或地址,只能籠統的說出大概的地點,我們把案件送到相關區處巡修部門時,有些巡修部門的大哥們會來電要求『怎麼不問好確切的地點?』,好節省巡查時間!這時我們會跟巡修大哥們溝通,其實用戶是路過好意通報,讓我們有機會即時修補,這樣的公益來電用戶,多麼難得,我們前後線的同仁應該共同來完成供電的任務才對。」

為了讓區處同仁瞭解北部客服中心的業務,北部客服中心也會適時至區處與相關部門開會溝通,尋求做好客服任務的共識。黃經理說:「一個效率高的團隊,對外對內都要做好溝通與協調,在北部客服中心與區處的感情是:服務不分家,一個都不能少,我們客服團隊有越來越「麻吉」的趨勢。」

 

有多少搶修血汗就有多少動人故事

作為客戶服務工作的重要一環,後勤的現場搶修人員,是隨時待命的服務員,為了確保用電上的安全,他們需要在災害來臨的當下,站在最前線守護用戶的電力的需求及安全,天災斷電搶修、去除供電設備障礙,甚至過年時,半夜還得幫突然停電的用戶修復屋內開關,只為了達成『來電使命!』。

「電力搶修最緊急要算是救火了,過年期間如果運氣好,一天可能要跑56趟的火災,這些火災常是民眾玩沖天炮造成的。像今年農曆過年期間,有一個搶修班幾乎專跑火災事故,簡直疲於奔命。我們一定要趕在消防隊員救災之前,先將電源切掉,避免消防隊員因為救火還要面對觸電危機。」北巡區洪課長雪峰敘述著搶修人員的辛酸:「救災需要爭取時間,對我們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許多公寓或大樓的變壓設備放在地下室,為了切斷電源,我們勢必要進入屋內,遺憾的是常常一時找不到屋主,情急之下,只好會同當地里長與警察人員,強行一起開鎖進入,救災必須與時間賽跑,降低人員及財產的損失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全年無休  使命必達

台電的技術人員最珍貴的特質,就是對用戶將心比心的熱誠。

今年大年初一凌晨,台北市有個用戶打電話到客服中心,表示家中有一半的照明和電器設備停電,家的總開關還發出了焦味,因為正值過年的深夜時刻,找不到願意來修護的水電工,心急不已。客服員把用戶的需求送到24小時服務的巡修部門後,當時正在值大夜班的馬班長清槐,立即和同事披掛上陣,趕到用戶家檢查結果,發現是屋內分開關負載分割不良,造成電力負荷不當而停電,馬班長將故障的開關暫時修護後,用戶得以解除停電困擾。馬班長告訴用戶,為了安全起見,過年後還是應該請合格的水電工去徹底的更換及改善,不過至少已經可以安心過個好年。

過年後用戶寫電子郵件來道謝,馬班長直謙稱:「小事一件,不值掛齒!我們考慮到客戶在新年期間,無電可用的不方便,在安全無慮的情況下,總是盡力服務用戶,除了用戶有電可用外,公司也可以多賣些電,這是雙贏的服務啊!」

搶修工作一起來

97年辛樂克及薔蜜颱風重創了宜蘭地區的供電設施,強風帶來滂沱大雨,宜蘭地區成了水鄉澤國,為了協助宜蘭地區快速恢復供電,台北地區的區營業處紛紛調派同仁前往協助搶修,憶起那段往事,黃經理特別找到當時搶修人員拍下來的照片印證。

97928日薔蜜颱風來襲,宜蘭地區停電戶數高達15萬戶,電桿倒塌半數,那天清晨七點不到,我看到蔡處長大同已親自集合即將前往宜蘭協助搶修電力的同仁,臨出發前,不斷叮囑大家注意工作安全、到了宜蘭要聽從調度指揮、全力以赴、台電是一家人,一定要團結並且共同監督工作安全。蔡處長希望大家精神抖擻出門,全員平平安安回來,這種台電甘苦與共的精神,真讓人感動!我們雖然忙著接聽大量湧入的電話,可看到現場搶修人員的艱辛,即使連續工作近16個小時,也不覺辛苦!事後,參與搶修的同仁給我這些珍貴的畫面,妳看,倒掉的一大片電線桿。怎麼把它扶正?因為電桿還有電線,為免拉力影響衝擊,必須所有的大型拖車跟著電桿排成一排,然後,所有的人在同一時間,一起使力拉扶起電線桿,這樣才能完成修復工作,從相片上看起來,真的很壯觀!」。

救災時 客服中心轉變成緊急應變中心

每年颱風來襲期間,天災事故常導致供電失常,這個時候客服中心,彷彿成了另一個緊急應變中心,「我們會視情況增加客服人員,,除了緊盯各地災情,迅速處理因為停電而大量湧進的滿線電話之外,客服中心還會主動把停電搶修訊息,錄在電話系統,讓民眾透過語音系統也能方便查詢。此外,當中央氣象局發布陸上颱風警報時,北部客服中心會立即通知中華電信公司,啟動「020301911」的颱風音查詢系統,使民眾在客服員滿線時,還可透過語音查詢停復電搶修情況」黃經理特別對於風災的處理,提出目前客服中心的應付天災大量電話的處理方式。

 

用戶至上  讓我們為您做得更多

目前北部及中部客服中心,在技術上已經可以相互相協助調度,未來一旦有任何需要彼此互相援助情況發生時,服務工作,絕不會有畫上休止符的時刻。

靈活支援  服務滴水不漏

只要是電力服務,不論北部或中部客服中心,其實其服務的內容與宗旨都相同,只是服務的範圍與後勤聯繫的單位不同而已,為了確保兩個客服中心得以相互靈活支援,服務滴水不漏,每年必須定期進行系統的演習。

策劃課負責電腦系統運作的賈課長昭儀表示:「美國發生911事件時,摩根史坦利在很短的時間內,立即在紐澤西州的某一棟大樓繼續營運,這樣的概念讓我們連想到一定要讓兩個客服中心的電腦系統與服務業務互相支援,做好風險管理。比如說,如果北部發生嚴重的颱風災情,可考慮將部分區處的業務轉到中部客服中心繼續服務,或者是當出現春節長假時,兩個客服中心的值班人員可以整合相互協助,例如前四天由北部客服中心值班;後四天由中部客服中心值勤,不必兩個客服中心均增加人力值勤。未來也許可讓值班調度工作更加靈活方便,這就是服務資源整合後的優點」。

「美國加州太平洋瓦斯電力公司白天上班時段,有三個客服中心接聽電話,下班後則集中到一個客服中心接聽,服務不中斷,值班更集中!」黃經理說:「在美國像巴爾的摩(BGE)電力公司還可以在颶風來襲大量停電時刻,將接聽電話工作,外包給其他的客服中心處理,客服業務是企業爭取客戶的利器,也是服務的新趨勢,在客服沒有克服不了的事!」

主動行銷  關懷需求

無論國內外,公營公用事業因服務對象太廣泛,服務方式多為單向考量,亦即多由民眾主動提出需求,事業單位予以回應,極少有事業單位主動行銷與關懷。北部客服中心不僅是被動的接聽用戶的來電,滿足用戶的需要,還主動行銷與關懷。平日利用客服中心的語音系統,貼心的通知忘記繳電費的用戶,請其儘速繳費以避免停電影響生活;或利用語音推廣電子帳單等。

北部客服中心因為服務的用戶數不少,遇到大量電話進線時,轉接客服人員的等候時間勢必增長,對於不耐久候而掛斷的電話,客服中心會指定專人主動回撥進行服務;其他對轉送至區處完成的案件進行服務結果的確認、傳真或寄送資料的確認等,都是客服中心主動行銷的業務,遇到年節主動向用戶拜年、賀節利用接聽電話的空檔,進行問卷或滿意度調查等。只要有服務的可能性,客服中心都願意嚐試,因為每個用戶都是「台電永遠的戀人」!一定要好好的珍惜!

網路客服 未來趨勢

在資訊管道多元化的今日,電話、傳真、網路都是傳遞訊息的方式,對接受外界訊息為主的客服中心而言,這些來自不同管道的訊息,都照單全收。目前雖然還是以電話接聽為主,未來依業界的趨勢看起來,網路客服很可能是另一個熱門的客服方式,目前台電在網站上已經提供網路櫃檯服務,讓用戶利用網路申請所需的用電服務,未來時機成熟也許可以期待透過網路即時受理、對話或解答。

北部客服中心除了精耕現行的服務項目外,更參與其他客服業界的研討會,隨時汲取客服新技術、新資訊,隨時研究能否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務。利用參訪其他客服業界(如台北政府的市民服務熱線1999)的機會,汲取外部服務及內部訓練考核等良好的經驗,讓台電客服更臻美好境界。

客服員是企業品牌的大使,客服中心是企業決勝的利器,而北部客服中心的願景就是要成有最有效率、服務最好的客服中心,我們相信如此的願景將逐步實現!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台電月刊555期封面故事

電力粉絲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電工作,2010年99年度暑期暑假教師研習,寒假教師研習,台電教師研習營,電力修護人員,電力修護處,核能發電,火力發電廠,機械檢修,發電機,電機工場,機械工場,變壓器工場,維修機械,台電養成訓練班,機械操作相關專業證照,經驗傳承

首頁 > 台電月刊封面故事

電力修護

有一群人,他們帶著工具在各發電廠間移動,只求每部發電機組能夠順利運轉;也有另一群人,他們總盯緊眼前的零件,想盡辦法讓它恢復原有的正常功能。這些人在艱苦的環境下工作卻不嫌苦,在平凡中卻綻放出耀人的技術光輝。他們就是讓發電機組永保健康活力,也讓電力永不中斷的幕後英雄——電力修護人員。

成立於民國73年的電力修護處,前身為成立於民國34年的松山修理廠及成立於民國61年的發電維護中心。松山修理廠甚至比台電公司成立的時間還早上一年,50餘年的經驗累積,讓裡頭工作的老師傅們個個成為發電設備的修護專家,技術口碑遠颺國內外,而今,他們不僅在維修崗位上持續努力,更以他們的技術為台電公司帶來更多獲利,也為電力修護處走出新的未來。

 

行動、效率、永遠來電

年關將近,對許多上班族而言,除了與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聯絡拜年外,難得的長假,也讓自己趁機好好休息,凝聚學習與研發實力面對年後工作新挑戰。但上班族可以休息,肩負大眾民生用電的發電機組卻要隨時提供電力,沒有休息的時間可言。而這些發電機之所以能不停歇的順暢運轉,除了台電公司操作人員的小心呵護外,另外有一群無聲的幕後英雄卻經常被忽略,那就是負責發電機組修護的工作人員,有了他們,發電機才能減少發生事故的次數,才可以隨時用最佳的效率,將電力貢獻社會。

的確,不管是火力、水力、核能發電,還是最近熱門的風力與太陽光發電,再怎麼堅固的發電機組,還是會因時間、環境等因素,或多或少產生問題,如同汽車要定期進廠維修一般,發電機組更需要維修人員的小心呵護。

「我們的工作內容就是配合各電廠需求,做機械的大型檢修,另外還有變壓器、開關場等等,也是我們維修的範圍,但因為低碳時代來臨,如何在機組老舊的情況下,增加運作效能,這是現在面臨的挑戰,也因此維修的核心工作增加很多。」電力修護處沈處長運生表示。

簡單來說,幾乎台電公司所有發電機組的修護,都掌握在這群修護菁英手中。發電機組有任何故障是發電廠無法解決的,就得由電力修護處的人員出馬,除非機組拆卸運送有問題需現場修復,否則就是運至修護工場來修復;但與其等故障發生,事前的防護更為重要,因此電力修護處另有13個工作隊(北部5隊、中部4隊、南部4隊),分北、中、南在全台各電廠從事大修的工作,為穩定的電力提供最大的努力。

隨貨櫃走動的工作隊

「來∼來∼來∼好!」在工作隊同仁的指揮下,一個個貨櫃準確的落在貨櫃車上,兩個貨櫃中,一個是工作隊同仁的「辦公室」,另一個則是他們維修用的各種工具,他們剛結束了基隆協和發電廠的大修工作,正準備交接後前往下一個發電廠繼續工作。沒有固定的辦公室,住的是電廠的員工宿舍,每隔30天左右就要跟著他們的專屬貨櫃移往下一個目的地,這樣的「流浪」生活很多人無法想像,但對這群工作隊的同仁來說,卻是幾十年就這樣過去了。

「自從分為北、中、南三個分處(高雄南分處成立於民國69年、彰化中分處成立於民國83年)後,電力修護以就近提供機動快速之服務為宗旨。除非中、南部需要支援人力,否則我們『只』需要在新竹以北工作,以前是全台各地發電廠都要去,當時小孩還小,家裡常常為此鬧得不開心。」民國56年就進入台電公司的電力修護處第四工作隊分隊長蔡益孟說。

事實上,對許多工作隊的同仁而言,每個人都有一段自我調適、與家人共同調適的難忘過程。在非夏季用電尖峰的季節,是這群工作隊同仁最忙碌的時候,經常要全台、離島跑透透,支援各發電廠的大修工作。偏偏這段時間會遇到農曆過年長假,早年工作隊同仁往往只能休除夕到初二這3天,就要回到工作崗位,無法長期享受家庭溫暖與年節的氣氛,這樣的心境絕對是外人難以體會的。幸好台電公司也體恤他們的辛勞,現在農曆年節的工作時間已趨於正常。

但在夏季尖峰用電季節的5月底到9月初,工作隊同仁一樣不得閒,每年這4個月的時間,他們都會回到電力修護處本部從事技術訓練、器具保養等其他準備工作,依然得上緊發條,兢兢業業。只是相較於在外奔波,已是他們難得的安穩時光。

除了時間的調適,工作現場的環境不僅辛苦、也充滿危險。每次大修時,發電機從外缸到內缸都要全部打開,現場排了一地大大小小、各種形狀的零件固然十分壯觀,但許多零件頗為鋒利又無法整齊堆疊,一個不小心,走路都可能發生意外。也因此,現場所有人員無不對於工安要求十分注意。

此外,大修的工作環境也並不輕鬆。電力修護處第五工作隊分隊長謝明正提到:「在火力發電廠時,廠區內空氣佈滿粉塵,陽光照下去都是金光閃閃,大修時拆開機組,研磨機器時揚起的粉塵更多。加上原本機組運作發出的噪音,一天下來可受不了。」也因此,台電公司對於現場工作人員的工作安全十分關心,口罩、耳罩等基本配備不可少,同時也定期幫台電同仁做健康檢查,務求給員工一個安心的工作環境。

技術一流的修護工場

除了定期在外檢修的工作隊同仁,若有機械發生故障,就是電力修護處的工場菁英大展身手的時候。目前電力修護處依修護內容分為電機工場、機械工場、變壓器工場,另有為品質把關的品檢工場。裡頭的「老師傅」們,可說個個有一套,維修技術在國內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走進電力修護處諾大的維修工場,但見許多電力修護處同仁聚精會神的在某樣零件前工作著,整個廠房雖然不時傳來機械運轉的聲音,卻有著一種說不出的靜謐感。這樣的心情直到看到這樣的心情直到看到了電力修護處同仁的眼神,這才稍稍明瞭那是一種老師傅對於眼前事物專注的程度,所散發出來而形成的氛圍。

電力修護處電機工場的陳領班榮宗進入台電已有32年的時間,負責維修發電機與馬達,他笑說一直待在這裡的原因,是因為興趣都在工作中,東西壞了可以挖出問題、排除掉故障點,讓壞的東西可以重新使用,那就是一種樂趣。「而且每次出現的問題幾乎都不一樣,都是一種新的挑戰。有時候難免會想不出問題到底在哪裡,甚至半夜睡覺都還在想,但一旦有了解答,那種快感真的是無法用言語形容,也就是那樣的成就感,支撐我繼續從事修護的工作。」 

當然在修復機組的過程中,有很多辛苦的地方。像是工作中使用的材料包含環氧樹脂這種化學製品,有些人體質無法適應環氧樹脂,只要碰到皮膚就會腫漲,有些人甚至聞到就會拉肚子,曾有同事就因為不適應而離開。

負責維修機械性工作如發電機扣環拆裝、汽輪機葉片拆換等的機械工場鉗工高級技術專員廖明仁表示,在修理發電機的時候,不只辛苦,更要十分小心。在拆卸時因為要加溫到300多度,才能讓外面的扣環膨脹,進而將組件拆下,一個不小心碰到就會起水泡了,加上玻璃纖維製成的隔熱毯會讓皮膚發癢,只能盡量用抹乳液等方式避免;另外線圈要打亮也要打磨,銅粉飛起來沾到皮膚就會起疹子,所以每次作業都要全身包得密不透風。而磨水輪機時更辛苦,要鑽進小小的水輪機內作業,沙輪機一磨,鐵屑跟沙輪屑滿天飛,加上內部又悶又熱,每次工作都很辛苦。 

與危險相伴的品管人員

東西修好了,還需要檢查是否有問題,這時候,品管人員的角色也同樣重要。對品管人員來說幾千伏特只是零頭,沒事經常都與幾萬伏特高壓相處的品檢工場工程師傅錦貴表示:「電不用怕,但要謹慎小心。因為它看不到,當你發覺不對勁的時候,通常都是人員傷亡或機器壞掉的時候,機器壞了可以再買再修,人垮下去就是一個家庭的破滅。」 

民國65年傅錦貴先生剛進台電沒多久時,就曾目睹一位同仁在維修時因為誤觸到3萬伏特的高壓電,瞬間就倒地不起,空氣中還留有異樣的味道,「那時候才剛過午休,很多人還沒回魂,沒想到一個人就這樣走了。」那次的經驗,讓傅錦貴先生往後都十分小心,雖然仍不免會有「中獎」被電到的經驗,但幸好都是小傷,並無大礙。

傅錦貴先生表示,早期的工安環境較沒那麼完備,但在不斷持續改善與要求後,現在已經很少事故發生。而他每次檢驗時,很重要的都會複誦作業口令,檢查周邊狀況,如果現場吵雜就先不要試驗,精神不好也寧可不要做,「不然別人一、兩個月做得要死,你一個不小心,一下子東西就掛了,之前花的時間加上還要重來一次,說不定比買一部新的還貴。」

儘管經驗豐富,傅錦貴表示,電的東西是永遠學不完,問題往往不是只有一個點,只要稍有疏忽或專業上不夠,就會從忽略的地方出事。因此雖然檢驗的時候可能只有一下子而已,但事前的準備可要花很久的時間。

儘管工作辛苦又充滿危險,但對這群老師傅來說,卻是十分平常的工作。問起陳領班榮宗,從事這種工作這麼久,你覺得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在哪裡?但見陳領班靦腆的笑笑,說:「從來沒想過這問題耶!就是努力去做而已!」簡單兩句話,還真是道出了所有維修人員的心聲。

 

數不盡的技術資源

電力修護處的好技術,在國內、外打出名號,讓許多發電機的原廠反而前來向台電取經,電力修護處機械工場鉗工高級技術專員廖明仁就舉了一個他親身經歷的例子來說明。

民國83年時,大林發電廠的發電機組要拆扣環檢修,但因為其中三菱的風扇是舊型的,不容易導熱進來拆卸,當時還請了三菱的原廠人員過來協助。沒想到三菱的技師表示沒那麼容易,還語帶懷疑的想知道電力修護處會怎麼拆。當時廖明仁先生的課長就想到如果單純從外面加熱,會因為熱度同時傳到軸承,時間上來不及拆卸,因此決定先將軸承冷卻到零下1百多度、外面的葉輪用加熱的方式加到300多度,利用熱漲冷縮的原理一口氣拉出來。當場令三菱的技師為之折服。之後甚至當三菱也遇到要拆同樣機組時,還特別找了會華語的員工來請教如何拆卸,可見電力修護處的功力。

「因為原廠製造的人不會想那麼多,只考慮組裝方面的問題,機械雖然不是我們做的,維修到現在我們反而比原廠還有經驗,甚至還能告訴對方怎麼拆,這也是一種成就感。」廖明仁先生說。

另外,除了支援台灣的公、民營發電廠,台電修護人員優秀的技術,甚至還承接了海外的電力修護工作。民國90年起,承攬關島發電廠營運的台灣機電工程服務社,特別委託台灣電力修護處合作維護關島Cabras#1#2、Piti#7、Yigo、Dededo等電廠,去年,電力修護處更承攬Cabras電廠2號機大修工作,維修技術受到關島電力局的肯定。

兩度前往關島的謝明正分隊長,第一次原本以為僅需要30天的修護工作,打開外缸後才發現葉片都壞掉了,一定要換葉片才行,於是加上等葉片的時間,花了76天才結束;去年4月第二次去關島,原本預計33天的工作天,也因為鍋爐壞掉要等修復,拖到快50天才回來。謝明正表示,國外電廠並沒有像台電這樣專門在維修發電機組的團體,很多都是出了問題才交給原廠負責,而原廠也是維修時才臨時招募編組人員,不像電力修護處是不斷在維修,技術好是理所當然。

編註:有關電力修護處同仁前往關島電廠大修的過程,請參閱分別登於本刊第564期第16∼19頁、第565期第36∼40頁的「關島Cabras2號機大修紀實(上)(下)」

修護人員的養成

電力修護處的技術如此出眾,但怎樣才能養成一個好的修護人員呢?電力修護處張經理居嚴表示,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修護人員,基本上要經過四道關卡。一是台電員工最基本的「養成訓練班」,這是進入台電時,在訓練所就要完成的。二是考取公司內部相關業務的證照,例如汽輪機檢修、發電機及勵磁機檢修、泵類檢修、變壓器裝修等等,每一個工作項目都會有一個程序書,要經過哪幾個項目的訓練才能取得證照。三為危險機械操作的相關專業證照,例如起重、吊掛、堆高機等等,另外,核能發電廠需要更嚴格的特殊訓練,才能取得專業證照,合格人員更為稀少。四是最後一個,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關卡,就是經常訓練與現場工作經驗的累積與創意。也因為工作要求紮實,修護處同仁平均每個人身上都有3種以上的各式證照,個個都有專業本事。

事實上,問起這些電力修護處的老師傅們,幾乎都異口同聲的表示,要養成一個獨當一面的修護人員,沒有10年、15年以上的經驗根本做不到。「有些水輪機可能10年才看到一次,你要看完大部分的機械就要10幾年。」廖明仁先生表示。的確,面對全台發電機各種廠牌、不同機型,以及大大小小的各式零件,每位修護人員本身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不僅要熟悉,還要能解決其中的大小疑難雜症。也因此,每一次的維修過程,他們不僅寫在報告裡,更會牢牢的記在腦中,成為最寶貴的「經驗」。

曾經有一次,吊車司機在吊機具時,在廖明仁先生的指揮下一次到位,讓司機問說你怎麼這麼厲害?而他只是笑笑,說:「不是我厲害,是我記錄下來的資料厲害!」接著他補充說:「要想成為好的修護人員,心態很重要,基本功也絕對要練紮實,千萬別想一步登天。部分新進人員以為拿到資料就是學到技術,卻忽略了榔頭要打得準、銼刀要用得好等這類基本功要先穩紮做好。」

說來也很神奇,一旦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再怎麼難的狀況,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電機工場的陳領班榮宗就有這樣的經驗。好幾次在修理線圈時,雖然有些東西沒碰過,但做到那裡好像就可以很自然的突破,莫名其妙的迎刃而解,回頭再去仔細想想時,好像又真的是很有創意的解答方法,他笑說:「可能那就是一種經驗吧!這些是教科書上沒有教的,很多東西我也說不出來,都是要東西及其問題遇到了才知道怎樣處理。」 

一位優秀的修護人員需要十幾年的養成,卻也成為電力修護處現在最大的隱憂。電力修護處沈處長運生也不諱言指出,現在電力修護處最困難的部分,在於年齡層平均50歲,有斷層的疑慮,人力的補充成為最要緊的課題。事實上,電力修護處許多新人都是去年才加入的,技術銜接根本來不及,但10年內偏偏又有許多優秀的老師傅將陸續退休,從基層的工作隊到維修工場的同仁,人力技術上將更感到捉襟見肘。也因此,目前電力修護處最主要的難題,是這些老師傅們如何盡快地將一身技藝傳承下去,才能讓這些獨門絕藝不要變成絕響,成為真正的鎮山之寶。這問題,絕對值得正視。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台電月刊566期封面故事

電力粉絲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99年度暑期教師電力研習營,2010年暑期教師研習,台電工作,輸電鐵塔,電塔,輸變電工程處,電塔設置地點選擇,高壓電塔,工作成就感,輸電線路的設計,保線員,六輸變電計畫,電磁波,巡視鐵塔

首頁 > 台電月刊封面故事

技高膽大高空作業英雄

穿過高山峻嶺,越過山谷河床,一座座壯觀的輸電鐵塔,您可知道,這些鐵塔如何誕生?如何被照顧?以及肩負的使命?台電在地深耕63年,已逐漸刻畫出屬於自己的電力脈絡,結實盈纍。敬業的工程人員努力奉獻,期待土地綻放希望的光彩。當您,下次巧遇正在高空冒著生命危險作業的人員,請向他們鼓勵揮手致意………。

當您在黑暗中,靠著明燈指引安全的回家路;當您回到家,享受舒適的空調,喝著加冰可樂,與家人一起欣賞扣人心弦的電視影集,或是透過MSN與親密友人哈拉的同時,可曾想過,所有舒適、享受、明亮與歡笑,都需要一個重要的元素─電力。而把電力千里迢迢輸送到您家中的關鍵,可能就是山之巔、海之涯的那一座座不經意在您眼簾閃過的輸電鐵塔。綿延的線路,翻山越嶺,只為了要將電廠生產之電能以高效率及可靠方式,送到每個用電地區。而這些電塔的孕育者,正是扛著鐵塔角鋼,跋山涉水完成架設的台電基層工程人員。「輸電鐵塔」是他們生命的工作價值,每座鐵塔就像他們的孩子,從誕生、成長、茁壯、呵護,傳承,來達成「電塔」的使命!

 

一路走來 倍感艱辛

台灣地區輸電系統發展肇始於民國237月,日月潭第一發電廠落成及分向南北送電之154KV一次輸電線加入系統,歷經75年之後的今天,電網所完成的輸電線路已經繞台灣15圈,而這樣的線路地圖還在持續成長中………。

台電公司負責興建輸電線路的單位是輸變電工程處,輸工處在民國43年成立迄今,55年來戮力進行新、擴建輸電系統工程,並分期提升電壓等級,總計已完成超過1.6萬回線公里的輸電線路,等於可以繞台灣將近15圈的長度。相較於光復初期2707回線公里增為6倍,其中最值得頌揚的莫過於南北三路345KV超高壓主要幹線及橫跨中央山脈345KV超高壓耐冰雪設計的新東西線,這是台灣地區電力系統的骨幹。

輸變電興建須考量的因素有:1.電力輸送容量;2.電力輸送品質;3.設備成本;4.電力品質。台灣地形多為高山峻嶺,儘量避免與民爭地的輸工處同仁也因此得順著地形翻山越嶺,尋找適當的設塔地點,克服惡劣的環境將鐵塔建起來。參與過裝塔的輸工處北區施工處第三工務段蔡總領班再棟笑著說:「我們遇到的難度,很有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了,上山下海架鐵塔,應該沒有其他地方比這個要難的吧!」。

一座電塔的興建,簡單而言,是設計人員及測量人員的實地踏勘及定線測量,以平均1公里約設置3座的原則(山區視地形起伏差異較大),選出鐵塔架設實際地點之後,完成定線設計。接著進行所需塔位地權的交涉、協議、購置,然後土木工作依地質資料進行基礎設計,接著進行塔基的施作,從開啟到工程進行,歷盡艱辛。

鐵塔設計首重設置地點,包括1.地質結構的探勘;2.邊坡的坡度;3.山崖的高度;4.水文環境;5.水土保持;6.環境維護等問題。目前台電設計的鐵塔基礎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當遇到高山峻嶺時,預拌混凝土車經常是上不去的。這個時候,就得在現場連接許多鋼管,從下方利用幫浦車,把混凝土打上可能高達幾十公尺的地方去,然後施工人員山頂上直接灌漿施作。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混凝土從下往上打了幾十公尺,再灌進版模中,做好的基礎表面居然可以不會出現蜂巢孔,可見技術有多高超;這就是台電堅持施工品質的保証。

艱難又危險的裝塔過程

鐵塔最底部的基礎角鋼,是預埋在混凝土基座中的,接下來就是最艱難的裝塔過程了。輸工處北區施工處第三工務段的林總領班阿彬回憶說:「通常鐵塔的架設有兩種施作方式,一種是台棒法,另一種為吊車法。大多數的鐵塔架設,都是採用台棒法,因為吊車法需要施作面積較大,加上許多山坡地吊車根本上不去,而被鐵塔取代的注油木桿,則是我們過去運用台棒法施工時,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我們線路裝修員對於鐵塔跟注油木桿,同時都有著非常特別的情感。」。

所謂台棒法,現在標準的施作過程,就是以一支三角型鋼製台棒作為吊桿,首先豎立在塔基中心,靠繫結於三方面的支線穩住重心,以捲揚機作為吊起動力,用鋼索串通上下滑車成環狀,以減輕拉力。然後鎖螺絲的同仁,得爬上基礎角鋼上緣,把吊上來第一節主柱材完成裝置。陳課長說:「老實說,那時候隨著附上來的螺栓套上螺絲孔,還不會覺得難,反而在地面指揮裝置的老師傅們,得看著圖指導安裝。基礎角鋼有4支,每支上面都有一個負責安裝鎖螺絲的同仁,我們聽著老師傅的指揮做事,那種同心協力的默契,真的是長時間培養出來的,因為負責穩住架設重心的吊桿,在每根基礎角鋼完成第一節主腳材之後,就會往上升高,這個時候其實才是最危險的,因為穩住重心的支線必須跟著移動,一個不小心,就會有倒塌的危險。而我們的設備都是重機件,一有個閃失,就會出現人員受傷的工安問題。」

裝塔工程的成就

通常一個鐵塔的裝建需要花上至少7個工作天,當然當架設鐵塔越高的同時,代表著危險度隨之增高,所有同仁工作的緊張度也跟著升高,彼此工作的默契更是在這段時間達到高峰。當最後一根角鋼上到數十米高空中的頂端完成一切工作的同時,心中莫名的激動更是溢於言表。陳課長說:「當我們完成整座鐵塔的最後架設,與施作機件拆卸完成的瞬間,所有的人站在塔基仰望著整座鐵塔的同時,真的非常有成就感。除此之外,團隊的整體默契,那種同心齊力,一起度過整個艱辛的又危險的架設過程,只有感動與感謝…。」,這時同仁也清楚的知道,這代表著下一座鐵塔的架設也即將開始。而開始與結束,往往相隔短暫,因為輸電網的建設是連續性的任務,需要完成更多的鐵塔工程,才是真正的成就。

除了架設鐵塔的高危險外,一旦塔座在高山上,許多機件與材料,必須仰賴索道進行搬運,即便有索道的協助,仍有索道到不了的地方,這個時候,只能仰賴最原始的人力搬運法,林總領班說:「所有鐵塔角鋼都是鍍鋅防的,為了避免鍍鋅層出現損傷,在運用卡車搬運時,就要準備木馬或者襯墊,並且用鋼纜利用拉吊機確實拉緊固定,裝卸時也要特別小心,不可以沿地面拖拉,碰到索道到不了的地方,就是大家一起搬運最辛苦的時刻。這些鋼材從領料到完成架設,都是一路被妥善照顧的,像鋼纜與鐵塔構件固定的接觸面,還要用麻袋包紮。你說,這像不像呵護我們的孩子一樣。」。

電力輸送保持最低的耗損量

輸電線路的設計必需考量風速,這當然包含異常氣候時的風速,每日溫差、雷擊、架空安全跨距,整體制震等安全因素。

國內綿密的電力輸送系統中,輸電線路雖然表面上與民眾家庭用電沒有直接關係,但卻是最重要的電力供應穩定來源。為了把電廠發的電送出來,且在輸送中保持最低的耗損量,往往需要將電壓提升為345KV超高電壓長距離傳送。使用時需經由超高壓變電所、一次變電所或配電變電所逐步降壓至161KV69KV 22KV,這是大用戶最熟悉的電壓。至於一般家庭用電,因低電壓輸送過程耗損較高,所以只能短距離輸送。

對於設計架空輸電線路,已有超過35年經驗的輸變電工程處線路設計組周組長一箐就很有感觸地說:「如果我們以水路來做比喻的話,送水也需要中繼加壓站,水才能送到每個家庭。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超高壓的輸送,一定會出現電力不穩定,甚至有電路末端電壓不穩定的困擾,這也會造成用戶機器設備的傷害。就國際上這方面的電路設計為例,在日本現在都有500KV的輸電線,甚至他們還在計劃作1000KV的輸電線,這完全是考量輸送電力耗損降到最低的評估」。

線路工程的感動故事

在整個規劃路線全部的電塔完成架設之後,就有一批線路工程人員進行拉線作業,這好比是蜘蛛人一般的工作,其艱辛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

正在施工準備中的蔡總領班再棟與陳課長恕,向我們介紹最特殊的上班地點。陳課長說:「為了方便就近到達工程地點,爭取足夠的施工時間,我們平均半年到一年左右就會搬家,哪裡有工程就住到哪兒去,一般我們會在距離工程施工處1個小時內車程附近租辦公室,同仁往往就要一起住在辦公室附近,為了方便經常搬遷,所有的同仁都是睡行軍床,個人物品更是最簡便的。每天清晨六點半左右一起用早餐,還要帶便當到施工地點,七點鐘開始出門上工,經常會一直到天黑無法施工才會收工,全部的人到齊才會用晚餐,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為了確保工程進度符合目標,以一般而言,如果沒有遇到線下抗爭問題時,拉線作業4天可以完成2公里。能夠有這樣的成績,完全都是拜這些空中超人的努力所賜。總領班蔡再棟對這方面感觸最深「我們工作最辛苦的地方,就是完全暴露在大自然惡劣天候之間,冬天的時候,山上經常都是0℃左右的氣溫,而爬到塔頂因為風大更覺寒冷。像我參加跨越中央山脈的新東西線工程時,就碰到下雪的情況;平時北部冬天因為吹東北季風,又濕又冷,為了趕進度,就算下雨只要不影響作業,我們都是風雨無阻施工的;當夏天來臨的時候,曝曬整天的鐵塔甚至發燙,一般溫度都在40℃左右,工作環境教人難以忍受。」

蔡總領班再棟打開話匣子之後,說得更多了。「因為工作地點多半在偏遠山區的關係,通常我們出門就得把當天的午飯順便帶著。你想想,清晨七點鐘就做好的便當,到了中午當然就是吃冷便當囉!這還算小事,像必須爬上鐵塔作業的時候,我們經常是在六十公尺高的半空中一整天。除了在半空中完成工作之外,吃、喝、拉、撒、睡(休息),全部在上面,而這些身體上的辛苦其實還不算什麼,我們這裡已經結婚有孩子的,因為工作都在外面,無法陪著孩子一起成長。至於沒結婚的更糟,根本找不到女朋友,這些才是我們這份工作最辛酸的地方」。

技高膽大高空作業人員,歷境艱苦全靠著堅強的工作信念,不由得對他們工作精神肅然起敬。

保線員穿梭山巔海角

供電中的線路維護工作,完全仰賴線路工程人員做所有的線路與鐵塔保護工作;暴露在大自然環境下的高壓線路,往往會受到雷害、鹽霧害的侵蝕。為了讓線路在輸配電力尖端負載可以達到最高效率,他們平日上山下海,爬高空中維修國內的經濟電力動脈,遇到災難時則是首先進入山區的第一線搶修人員,如此刻苦耐勞,贏得「保線牛」的稱號。

在線路完成架設之後,只要展開供電的線路,維護電塔以及線路維修工作的部分,就交給了供電系統,其中保護線路者,就是保線員。

越是危險越需要前進

每年冬季電力離峰階段,就是保線員進行線路點檢與鐵塔維護的高峰時刻。從事線路維護工作長達40年之久,即將在98年正式退休的台北供電區營運處線路組洪經理健次,認為保線工作最辛苦的地方就是災害的搶修。「颱風期間人家往家裡跑,我們則是往災區跑,解決災害損失還算好,最怕遇到事故搶修。尤其台北這樣的都會區,如果線路被挖斷或者高壓線跳電,搶修的時間往往嚴重壓縮,如果碰到沒有在預定時間內完成者,指責聲浪可是蜂擁而至。」。

做了40年的線路維護工作,洪經理待過許多地方,維護線路會有哪些問題更是瞭若指掌。「線路維護工作最傷腦筋的要算雷害了,每年4月到9月期間,暴露在山林間的礙子容易被雷擊,這會讓礙子的絕緣能力降低,如果沒有處理的話,不但在尖峰送電時容易發生跳電,甚至會有閃絡發生。這樣的話,有時候礙子會有所損傷,甚至破裂。而礙子是保護電塔的重要絕緣體,如果受損,連帶電塔也會有所損傷的。」

保線員呵護備至 觀察入微

除了線路維護之外,線路工程人員另一份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保護鐵塔。台北供電區營運處鍾班長錦松,就是因為仔細觀察,拯救了一座極可能會在哪次颱風之後,坍塌的鐵塔。「每天巡視鐵塔以及線路,是我們重要的工作。那天我來到石碇山區內,看到這座深美龍潭#41號鐵塔下方附近因為有坑道,造成C腳塌陷連樑龜裂。但是這座塔的位置相當高,又跨越底下重要兩回路,即是深冬及南坪輸電線,為了保護這座塔基,我們開始進行強力補強措施,並且進行基礎遷移重新設計施工。現在這座深美龍潭#41號塔,變成北區最堅固的鐵塔。」如果不是因為平日的仔細照顧,又怎麼會發現如此細微的小地方,這也就是線路裝修工程人員最膽大心細的地方。

因為九二一地震關係,為了讓塔座更能耐震,輸電鐵塔也跟著進化;過去基地都以水泥地綁地錨方式固定,現在則是以30-40公尺打到岩盤製作基樁,並且在底下作連樑措施,讓整個塔基非常堅固。

除了基座之外,清掃礙子、預防雷害,除了要避免線路的損害之外,其實同時也是要延長鐵塔的使用壽命。台北供電區營運處宜蘭分隊邱課長文毓,笑著說:「我們天天都在爬鐵塔,鐵塔是保護我們生命的重要支撐體,我們用各種方法保護鐵塔以及上面的線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彼此是生命共同體,與鐵塔相處的時間,甚至比跟家人還要長!」。

鐵塔鹽害 登高洗礙子

每年10月之後,為了預防東北季風帶來的鹽霧害,線路裝修工程人員必須透過夜間觀察以及不斷的巡視,並且進行等效鹽份附著量(ESDD)值分析。一旦達到標準值之後,就會請直升機來做活線(意指不停電狀態下)礙子的清洗工作,雖然透過直升機沿線清洗礙子,但是仍然無法全面解決。台北供電區營運處邱課長文毓說:「基本上活線洗礙子是以區域沿線劃分,通常我們會在15座鐵塔範圍內,懸掛一顆礙子作為測試樣本,一旦ESDD值達到標準值,就會進行直升機活線掃洗工作。」。

然而,直升機洗礙子並無法全面確保所有的礙子都可以除去鹽分;這個時候,往往就要仰賴保線員登上鐵塔作人工的清洗與擦拭。邱課長解釋這項工作的困難度「直升機主要清洗高山峻嶺附近的鐵塔,高度較低的塔座根本無法清洗,所以大部分會用直升機洗礙子都是以超高壓電塔線路為主。可是當超高壓電塔高度不足時,就必須由人工進行清洗;而人工清洗礙子必須停電作業,以我們宜蘭分隊為例,我們目前負責深美~冬山一、二路回線,因為這條超高壓線路是和平火力電廠所發的電力,送到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剩餘之電力,再送到北部深美超高壓變電所使用。如果一旦停電作業的話,北部地區可能因此出現電力缺口;在這種線路不方便停電的狀況下,通常我們只能選擇性的在1~3年期間,透過預做一些停電措施,然後用人力一個個仔細的清洗礙子。」。

巡視鐵塔的一天

走訪「台北供電區營運處」與保線員一起巡視鐵塔線路,從固定路線沿著輸電鐵塔走完新莊、蘆洲、五股、泰山、迴龍、樹林等地,拜訪臨近架空輸電線的機關或住戶,進行業務宣導,沿途巡視並回報現場鐵塔或線路狀況,有否潛在危險。倘發現鐵塔有裂縫,設計及技術部門即刻調查、判斷,鐵塔基礎是否有危險性,崩積層土可有崩落危險?需要遷移鐵塔?尋覓新鐵塔位址?新鐵塔展開測量和計算!這些現場巡查的工作經驗,工程師們可是一步一腳印的苦功夫訓練出來的。

今夜有點溼泠,車逐漸往山上高處前進,窗外霧氣茫茫,更讓我們更貫注行車安全,此行目的是夜間觀測礙子污染情形。車經過一間民宅,是鐵塔座落處一位地主的家,主人出來和班長閒話家常,看得出他們很熟,後來才知道保線員必須常常和鐵塔附近居民和地主連絡感情,方便日後鐵塔維護工作。

「電磁波危險啦」地主突然對我們來訪高亢的說,現在民主的社會溝通必須學會傾聽民眾的聲音,雖然就專業知識來說,台電同仁都知道,地球本身就是個大磁場,地球磁場大小300700毫高斯遠比人類接觸電力磁場1030毫高斯得強度強幾十倍呢。「你看我們不都活的好好的!」一位台電員工開玩笑的回話,大夥們會心開懷大笑。

按預定計劃繼續前往高處點觀測鐵塔,腳踩過一片凌亂的墓地到達鐵塔時,聽到微微的嗞嗞聲,工程師們告訴我那是電暈正常的現象。

我們坐在一隅平台,霧氣漸散,幾點光露出光芒,遠方山谷下燈火通明,星空閃爍,又是一輪皎潔明亮的夜晚。大夥兒沒說話,看著山下抽了一根煙,時間已近凌晨三點。(文范立維)

 

BOX

1. 各種電壓所代表的意義:

A. 345KV又稱超高壓線路,大都是從電廠直接輸送電力的首段線路;這種線路通常為4導體,分高、低絕緣兩回線輸送電力,所需礙子個數通常高絕緣側為22只、低絕緣為20只。

B. 161KV又稱一次輸電線路,大都是從超高壓變電所輸送電力至一次變電所的線路,這種線路通常為複導體,亦分高、低絕緣兩回線輸送電力,所需礙子個數通常高絕緣側為12只、低絕緣為10只。

C. 69KV又稱二次輸電線路,這種線路通常是一次變電所輸送電力至二次變電所或大用戶自備變電所,亦有是小型水力電廠電力輸送至一次變電所等之輸電線路,若為平衡絕緣所需礙子個數為5只、若採高、低絕緣兩回線送電時,則高絕緣側為6只、低絕緣為5只。

2. 閃絡:電場中固體或液體與氣體或液體等不同介質的分界面上,所出現的放電現象,沿面放電發展成電極間貫穿性的擊穿稱之閃絡,簡言之即是「絕緣破壞」之意。

電塔的使命

龐大的電網建造的過程相當冗長。輸工處自民國61年執行第一輸變電計畫迄今,總計近35年,推動六個計畫;其中現在正在執行的第六輸變電計畫則是前五個計畫的數倍。面對即將竣工的六輸計畫,未來區域電力網路將更為堅固,對各個重要的產業重鎮,也會是最好的消息…………。

輸工處完成南北三路中,南北一路北起板橋、南迄高雄,全長330公里,歷時46個月,同時板橋、天輪、高港等超高壓變電所也同時完成。這是由美援提供建設經費的台灣第一條超高壓輸電線路;而台灣輸電線主幹線,從此開始建立。

六輸變電計畫緣起

整個輸電線路的架設,在解嚴之後出現最大變化,因為環保意識抬頭,造成抗爭不斷;這使得南北三路的進度從民國78年到87年近10年的時間,只進行一半的進度。直到全台大停電事件以及九二一地震之後,這種情況才開始有了轉圜的空間。

話說民國88729日發生台南左鎮因為南北一路龍崎~中寮山線與龍崎~嘉民海線共架的#326號超高壓鐵塔,因連續異常豪雨,導致走山及順向坡面的地層滑動,造成鐵塔倒塌,導致台南以北發生大停電;而這個事件也讓輸電線路架設獲得了整個國家社會的重視,行政院也鑑於電力供應的重要性,於是展開自輸工處成立以來,不管從工作量、預算總額兩大方面來看,全部都是六大輸變電計畫中,最龐大的計畫案。

凝聚力量 六輸計畫將竣工

輸工處從民國90年開始執行第六輸變電計畫,主要內容著重在區域電力網的興建與更新,並加強配合工業區、科學園區開發的用電,提供可靠電力予高科技廠房以及各項產業。為了減少工作介面、縮短流程、節省相當預算,六輸採用變電所整所及小部分線路整段統包方式,透過承攬商從設計到施工、從土建到機電一體完成,這使得這些技術因此轉入民間企業,間接訓練出更多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厚實我國電力實力。

天天暴露在大自然環境下,努力建造鐵塔與維護線路的英雄們,「輸電鐵塔的故事」,僅能將他們辛苦面,表達萬分之一。當我們享用方便的電力時,請給予照顧鐵塔生命的工程人員高度肯定與喝采,感謝他們任勞任怨為台灣電力傑出奉獻。

 img-608091510-0001.jpg

img-608091455-0001.jpg 

 

詳細資訊請參閱台電月刊556期封面故事

 

電力粉絲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首頁 > 台電月刊封面故事

高山保線員用腳愛台灣

台電教師研習營,教師研習,台電工作,高山保線員,東西線電力網,光被八表,台電搶修人員,颱風電力搶修,巡線員,輸變電設備維護養成班,養成班招募

曾經,他們是維護東西部電力傳輸的靈魂人物;曾經,他們爬在全台灣最高的電塔上。他們就是堅守在舊東西線的保線員,在接近3,000公尺的高海拔山區內,盡忠職守的巡察著沿線的每一條線路、每一座電塔。

他們沒有顯赫的職位,有的只是腳下那踏過的一塊塊土地,所遺留下的足跡;他們沒有傲人的外貌,有的只有歷經風霜雨雪後,依然誠摯與靦腆的笑容。他們也曾想離開,他們也曾感到抱怨,但對責任的驅使,卻讓他們年復一年,在一般人喊苦的山林裡度過。

儘管在新東西線啟用後,他們卸下了電力傳輸的主要工作,也逐漸淡去了,在電力舞台上的身影,他們離開了嗎?並沒有,他們依然在高山裡,為可能發生於萬一的緊急供電備戰著。那麼,他們是否仍在最高的電塔上,訴說著他們有家歸不得的心情?這群高山保線員的故事,值得我們走入山林,揭開那被雲霧纏繞的神秘面紗。

橫跨中央山脈的東、西部電力網

說起舊東西線工程非常艱難,跨越中央山脈冰雪地帶,沿途群山交疊,大部分為海拔1,000公尺以上之高山,加上高山地形落差大,天候變化氣溫低,施工人員餐風露宿工作備極艱辛。舊東西線全線共費時5年始告竣工,可說是台灣電力歷史上最令人讚歎的一條輸電線路。

台灣光復初期,本島電力均逐一修復開始擴建及開發新電源,而東部電力尚有餘裕可以供給,因此台電在克服人力、物資及財力等萬難的情況下,為使台灣東西地區電力匯為整體之電力網,於民國37年開始新建69kV東西連絡線,全長約45公里,為期線路可靠,將二回線分為二路架設。民國40年(乙線)、42年(甲線)分別完成唯一橫貫中央山脈,海拔近3,000公尺的69kV舊東西輸電線萬大銅門兩回線。之後因東部用電需求日增,及西部電力線路陸續完成,舊東西線的功能轉而為西電東送,舊東西線因此承擔起調節東西部用電的重責大任。

舊東西輸電線西起霧社、屯原、雲海保線所、天池、東至檜林保線所、奇萊、磐石保線所、銅門等地。台電興建工程展現了大格局的一面,沿途所經過的高山,地勢險峻、陡峭、人煙罕至,工程人員不僅要開山造路,還得將所有生活物資、機器設備扛上山,一面工作,同時還得與大自然搏鬥,有時山區下雪、有時落下冰雹,高山稀薄的空氣,更考驗著每個人的肺活量……。

儘管工作環境惡劣,但站在整體電力傳輸的考量下,這條一開始以雙桿型木柱為基礎、橫跨花蓮、南投兩縣的東西線路終於還是完工了。舊東西線對台灣經濟貢獻甚鉅,先總統蔣公為紀念此劃時代工程建設,親題「利溥民生」四字。台電公司特立碑於中央山脈能高山(主峰海拔3,262公尺)鞍部(南投縣與花蓮縣界地方)作為紀念,紀念碑面東方刻著「光被八表」,象徵電力光明照耀四面八方,面西方則刻著「利溥民生」,一旁並有記事碑,詳細說明這段工程的緣由。「光被八表」界碑之沿線,峰巒起伏、景緻怡人,雖然這塊紀念碑之前一度遭雷擊而毀損,但在修復後依然矗立在縣界,成為這段相當有人文意義的歷史界碑。

除了綿延在山區的電力線路令人驚嘆,舊東西線原來的萬善堂上方,還擁有全國最長的一段電塔跨距,長達1,322.23公尺,可說是台電驚人之作。民國72年時導線因原本的銅包鋼絞線,已經使用30年,必須更換新導線。因為沒有原本的銅包鋼絞線,所以當時擔任供電處輸電課課長的林處長車遠,設計出採用防雷的架空地線(鋁包鋼絞線)當導線用,並在考量供電容量負載的情形下,設計保持原每相三條、每相一座電塔支持物之特殊設計,這橫斷山谷的電線跨距,更讓人見識到整條舊東西線鬼斧神工的奧妙。

那是舊東西線最美好的時光,卻也終有年華老去的一天。供電處線路組林組長俊宏表示,在電力傳輸的效能以及電力穩定供應的考量下,另外規劃了345kV的新東西線輸電線,加上另一條161kV的南迴花蓮線(楓港台東花蓮),正常運作下,已能確保花蓮地區電力供應無虞。民國87年新東西輸電線(大觀鳳林線、明潭鳳林線)完工後,台電將原本的甲、乙兩線合併為萬大銅門線(總長46.507公里),也就是現今台電俗稱的舊東西線,但目前僅負責加壓而不供電,成為東西部電力供輸一條重要的備用線路。民國88年之729大停電及921大地震是台電之起動電源線路迅速全省復電,而94年之龍王颱風由萬大電廠再滿載轉到銅門開閉所,使花蓮地區避免限電,成為救命線路,目前由台中供電區營運處與花東供電區營運處共同維護,於南投與花蓮縣界處為分界點。

 

穿過山巔峻嶺,保線員捨我其誰

如何適應生活上的不便利,對這群保線員來說已是家常便飯。他們不奢求吃好、穿好、睡好,簡單的信念、對工作的熱情,就這樣混著冰冷的米飯,呼嚕呼嚕的吃進肚子裡。

「一拜!再拜!……上香!」在祭典司儀的帶領下,花東供電區營運處林處長車遠高聲唸著祭文及禱詞,與現場的台電總公司工安環保處的許處長金和、特地率領同仁前來的林務局南華工作站主任陳添枝,以及花東供電區營運處各部門代表的人員,虔誠的向著「萬善堂」內祝禱著。只見所有人捻著香,臉上的神情顯得既誠懇又專注,直到整個祭拜典禮結束,大家才放鬆心情,散落在小廟旁自在的閒聊著。

這裡是位於俗稱舊東西線的奇萊旁的「萬善堂」,這座民國42年興建於奇萊吊橋左岸、69年遷移至現址的小廟,當年是因施工工程不順,經探訪後得知日據時期許多原住民因在奇萊山區抗日遭殺害,無人收屍而成孤魂野鬼,因此特別興廟供奉的廟宇。每年923日的秋分時刻,這裡成為花東供電區營運處必定舉辦祭典的地方,但前3年因為山路崩塌,車行無法抵達萬善堂,今年是相隔了4年之後,他們才又再次回到此祭祀,意義非凡。

花東供電區營運處的花蓮分隊楊領班文彬,跟其他的舊東西線保線員一樣,以虔誠的心意祝禱著,因為對他們這群保線員來說,這一天代表的不只是對亡靈的祭拜,更有其承繼先輩遺志,以及對工安注重的意義存在。

原來,他們一直都在,依然在這條橫貫中央山脈的路線上來回奔走著,他們照料的,不僅是一條線路而已,更照料著台灣電力傳輸的重責大任。

萬善堂的祭拜結束後,回頭往磐石保線所走的路上,楊領班一看路邊的水管接管處爆出水花來,快步的跳下車,轉換一旁水龍頭開關的方向。隨時留心路旁的狀況,已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畢竟整個山林除了他們,鮮少有人會再「多管閒事」。

身材瘦長的楊領班,當初念書時領的是台電獎學金,畢業後直接進入台電公司,幾乎將所有時間奉獻在舊東西線上。他表示,保線員的工作,必須檢查礙子有沒有傾斜、地層有沒有滑動、電塔或角鋼桿的基礎有無損害或鏽蝕等等,同時也要留意線路下方是否有樹木或異物過於接近線路,甚至還有野生動物可能因好奇誤觸線路,都可能造成線路跳電。而這些從興建時期留下的線路,舊有的導線,可能因彈性疲乏,隨時都有斷線疑慮。

克難式生活,已成生活常態

在山上,有車到的地方還好,一旦道路坍方無法通行,光從龍澗發電廠走到磐石保線所就要半天的時間,走到檜林保線所更要花上一天,一群人吃喝拉撒睡全在山上,那樣的生活,不是親身體會真無法了解。

「每次上山,糧食都要自己背,230公斤很正常,有時候連同裝備、器材,最重時還背過450公斤,在山上只能帶鹹的,或是自己醃,省一點吃,順便拔拔山上的野菜吃。」花東供電區營運處花蓮分隊技術員劉世鉦說。

楊領班表示,山上以往沒有電冰箱,背上來的豬肉都要泡在水裡或抹上鹽巴,保持新鮮度,但吃到第三天,還是會有味道出現。魚就更不用說了,只能買鹹魚、鹹小卷代替,大家都是克難的吃,兩、三天後若沒有補給,更沒有肉類可吃。洗澡也是撿柴木、砍柴,燒柴火煮熱水,因此大多兩、三天洗一次,「山上唯一的好處是,永遠沒有開冷氣的問題。」楊領班開玩笑的說。

這樣的情形,位於西段南投縣內的保線員同樣感同身受。民國93年時,當時因為海拔2,360公尺雲海保線所整修工程完工,台中供電區營運處派人上山驗收,不料回程時因為山路坍方,一行人無法下山,只好折返雲海保線所。那時候存糧一下子不足,大家只能省著吃,高山環境又不若平地,還有人需要高血壓的藥物,所以請直昇機運補。「當時聽到直昇機的聲音,大夥開心的衝出來,但沒想到就在目視範圍內,卻因為天氣狀況,直昇機無法降落而折返,讓大家好失望。那一次在山上『關』了7天,平常沒在山上待這麼久的同仁,那時才知道生活在山上有多不方便。」台中供電區營運處埔里分隊李班長進添說。

 

路塌雪害,個個練就一身好本事

跨過一條條坍方的道路,翻過一座座高聳的山頭,這群「保線牛」稱號的保線員,每次遇到災害時,總是刻苦耐勞的衝到山區第一線,化身台電搶修人員的急先鋒。他們在大自然的磨練下,早已一身本領,就待時機一來,大展身手。

「我最怕的,就是晚上睡覺時聽到下雨聲,就怕又有哪段路坍方。」楊領班說。

的確,走在崇山峻嶺間,許多原本車輛可以通行的路,可能在一夜之間因坍方而消失;許多巡線路幾乎也說不上是條「路」,而是在樹林間上上下下攀爬著,兩座電塔間的距離看似很近,走路卻要好幾公里才到。也難怪保線員個個都練就一身爬山的好功夫。

「有一年幾乎每星期都有颱風報到,巡視路幾乎都不通,我們要一路清倒下來的竹林,一不小心就會被割到,而且還得清到山上的電塔,但才清一段,颱風又來報到,颱風走後又要重來,那時的心情,是真的會想把工作辭掉!但要我放下不管,又做不到,就是一個責任感吧!」楊領班說。 

民國88年時,位在磐石與奇萊保線所之間的天長隧道上方坍方,大量土石掩沒了長1.2公里的隧道東邊入口,直到民國91年時才打通隧道口。當時楊領班預計穿過隧道,但隧道內已積了半身高的水,為了不想穿著濕透的褲子行走,一群大男人就這樣裸露下身,在漆黑的隧道內浸著水緩緩前進。不料到西邊出口時,發現也有坍方情況無法前進,於是一行人又脫下剛穿好的褲子,循原路回到東邊入口,再爬落差很大的小路翻過去。隧道內的水是冰冷的,這樣一個來回,楊領班爬到五甲登山口時,兩腳已出現抽筋狀況,但走原路回頭更麻煩,也只能咬著牙,一步步慢慢的走到檜林保線所。

負責舊東西線的花東供電區營運處花蓮分隊技術員邢永興也表示,有一次他上山,某段路去的時候還OK,回來時道路上方卻落下大量的水,變成力道強勁的瀑布,若要涉險而過,恐怕會被沖下溪谷。不得已趕緊聯絡了另一頭的同仁,從另一端帶來繩索接上,一行人再拉住繩子盡快通過,這種驚險景象,幾乎已成家常便飯。

楊領班特別提醒,別以為天氣好就不會有落石掉落,有時候反而是天氣好,讓土石下方的泥土因曬乾鬆軟而失去支撐力,這時落石就可能瞬間掉落,更危險。

山區寒害,生死一瞬間

保線員可能面臨的危險,有時可說是生離死別、毫釐之間的差距。這點,邢先生有深刻的體會。

民國94年時,一天早上他臨時接到電話,要跟另一位保線員上檜林保線所報到。他們在過了奇萊保線所後,就在路邊看到些許積雪,當時他還很高興。之後抄近路走之前走過的樹林小路,預估可以省半小時時間,沒想到進入樹林後,才發現積雪已有十幾公分那麼厚。

接近海拔2,109公尺的檜林保線所時,已接近傍晚,天空則開始飄起雨,走雪路對體力造成很大的耗損,讓邢先生腳有抽筋現象而放慢速度,當時走在前面的另一位保線員頻頻回頭看顧,眼看只剩下兩、三百公尺,心想熟門熟路的邢先生應該沒有太多問題,就先到了檜林保線所。沒想到邢先生才翻個山脊走出幾步路,就發現情況不對勁,因為當時積雪已經將原本的巡視路都蓋住了,整個路況都有變化。他上下走了幾次找不到路,立刻待在原地不敢再亂動,但事後才知道,原來他離巡視路旁並沒有太遠的地方。

另一位巡線員等了一會兒,發現情況不對,趕緊夥同同仁摸黑回頭找,找到他時,他已在雪地待了兩、三個小時,整個人接近失溫的狀況。當時他每踏一步,幾乎只有幾公分的距離。幸好一旁的同仁不斷的加油打氣,這短短的兩百公尺,他們竟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全身濕透的邢先生雖然馬上灌下熱水,但水溫他卻一點都不覺得熱,換下衣服,他趕緊鑽進被窩,睡到午夜才恢復正常。慶幸自己總算撿回一命。

高海拔的雪,可說讓這群保線員又愛又恨。霜雪降下時,整個山區宛如銀白世界,讓人見識到台灣的美麗。但真的要工作時,霜雪卻是最大的折磨,原本的路況瞬間改變,作業效率也立即折半。「雪中行走,可說是走一步、退半步,而且每步都要踏穩才能走,不然可能隨時踩空。在鐵塔上作業,更是每5分鐘就要休息一下,因為雙手都凍僵了。」李班長說。

身上刻著光榮的勳章

除了天然災害,這群保線員還得小心山上突然竄出的「不速之客」,目前在台中供電區營運處服務的技術員黃文松就提到,之前有一次在山上作業時,搬運的工人就被突然竄出來的雨傘節咬到,整個人出現神智不清的狀況,他們趕緊將人員送到霧社做緊急處理,再用救護車送到埔里醫院,幸好及時急救,最後搬運工也痊癒出院。「所謂『打草驚蛇』,是山區行走的基本原則,還有遇到巡視的蜜蜂,也不要去招惹牠,不然引來一群蜜蜂就麻煩了。」黃文松說。

不過楊領班也表示,蛇因為怕冷,高海拔或天氣變冷時出現的機率不高,只要小心就好。印象最深的,是曾抓到台灣黑熊後,野放在萬善堂上方即消失蹤影,但那都是十幾、廿年前的事了,現在已鮮少動物的足跡。

事實上比較困擾這群「保線牛」的,還是長期在高海拔的山區作業,讓他們身上或多或少留下一些身體的傷痛,最容易的除了腸胃出問題,特別是膝蓋更容易受傷,部分保線員的韌帶因此容易斷裂,這些都是揮之不去的職業病。李班長本身就在當年剛加入台電時,駐守在天池保線所,臉龐的微血管因為高山症而爆裂,在臉上留下幾道淡藍色的疤痕,沒想到日後擴散的範圍愈來愈大,已在臉上留下一塊修不掉的「藍色勳章」。

「你本來就是吃這行飯的,再怎麼辛苦都要接受,但其實也不應該說辛苦,那本來就你應該要做的。」楊領班在這些被保線員戲稱為「無敵鐵金剛」(因外型很像無敵鐵金剛的帽子)的電塔下方,緩緩說出保線員的心聲。

保線員是台電最寶貴的資產

一位優秀保線員的誕生,需要專業的技能與豐富的經驗,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出問題與解決方法。之前一段時間因為台電人事緊縮的緣故,讓技術的傳承出現了不小的斷層,所幸這幾年陸續有新血的加入,讓這些「老師傅」們可以有傳承的對象。

近幾年來透過公開招募,不少人加入「輸變電設備維護養成班」,進入訓練所接受半年的基本常識與專業訓練;結訓後分發到各單位,再接受半年的工作訓練,及格後才能得到正式錄用,分配到各保線班成為正式的保線員。

但經驗的累積需要資深員工的傳承,因此分配到現場後,領班通常會採取資深搭配資淺,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作業,直到小雞可以獨當一面為止,往往需要一段非常漫長時間。「很多現場突發狀況都必須具備足夠的經驗才可以立即做判斷處理。」楊領班說。也可以說,這些「老師傅」們,真正是台電最寶貴的資產。

楊領班表示,早期在工程比較多的時候,他們幾乎每個月都要上山,有時山上一待就是半個多月,但現在比較單純,每月有安排承攬商以V8拍攝方式協助巡視,員工則每3個月覆查巡視。另外,一般分為「普通巡視」每兩個月一次以上、「重點巡視A」每月三次以上、「重點巡視B」每月一次以上、天然災害後的「臨時巡視」以及緊急狀況如跳電等的「特別巡視」。除特殊山區為安全考量須兩人同行巡視避免意外發生外,其餘都是一人前往。

88水災災後,舊東西線道路嚴重坍方,他們就得坐直昇機上山察看,但山區氣候瞬息萬變,有時一早天亮他們就趕往停機坪,卻遲遲無法等到氣候允許直昇機起飛,甚至還曾經一連三、四天都無法起飛,讓他們在山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電塔還好嗎?」「線路有沒有斷?」那種焦急想知道這些電塔與線路的同理心,就跟呵護自己的小孩一樣。

「電塔再高,也看不到我的家。」保線員訴說著在自己的心情,在山裡,他們必須經常忍受氣溫的變化,遠離家人、長夜漫漫的孤寂,再多的辛酸,都只能往肚裡吞。保線員工作時,在荒山野地隨時要留意野獸攻擊及行進道路遇到崩塌的危險,翻山越嶺只為了維護線路正常供電,這些重大的責任與忠於工作的心,他們必須挺住無數的考驗。或許未來能否在熟悉的路上看到他們的身影,的確不得而知,但只要這條線路還在一天,他們就會堅持下去。就像他們每年相約,上山到奇萊山莊旁的萬善堂祭拜一樣,儘管暫時會因山崩路塌而在磐石保線所或在營運處舉行遙祭,但一旦路搶通了,他們就會回去,回到那個記憶中,一定要去的心中聖地。

新、舊東西輸電線比一比

 

舊東西線 

新東西線 

起點、終點 

萬大銅門 

大觀鳳林、明潭鳳林 

長度 

46.507公里 

72.8公里 

電塔數 

180 

196 

電壓 

69kV 

345kV 

保線所數量 

3(磐石、檜林、雲海) 

2(六分所、縣界) 

線路之最

 

跨距最長:1,322.23公尺

〔甲線87∼88號電塔(現編為135∼136號電塔)〕

鐵塔最高:塔號113號電塔

(位於海拔2,925公尺)

 舊東西輸電線路線圖

詳細資訊請參閱台電月刊562期封面故事

 

電力粉絲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