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得獎作品
上一頁下一頁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金牌獎-藍晒圖的驚艷/賴富美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金牌獎-藍晒圖的驚艷/賴富美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銀牌獎-生命之光/呂可喜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銀牌獎-生命之光/呂可喜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銀牌獎-那一束光/蘇文琢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銀牌獎-那一束光/蘇文琢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銅牌獎-見證愛情/賴建作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銅牌獎-見證愛情/賴建作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銅牌獎-彩虹橋/朱智青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銅牌獎-彩虹橋/朱智青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銅牌獎-電力生活/蔡承運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生活組銅牌獎-電力生活/蔡承運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金牌獎-高壓電塔作業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金牌獎-高壓電塔作業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銀牌獎--發電廠之美/梁郡芳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銀牌獎--發電廠之美/梁郡芳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銀牌獎-燈海/郭保欽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銀牌獎-燈海/郭保欽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銅牌獎-同心協力/簡金池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銅牌獎-同心協力/簡金池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銅牌獎-明日之星/黃典文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銅牌獎-明日之星/黃典文

  •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銅牌獎-高美風車夕照/林美汝

    98年台電之美攝影比賽~電力組銅牌獎-高美風車夕照/林美汝

上一頁下一頁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其他選項
  • 吹牛北大的劉晟助
    吹牛北大的劉晟助 2021/07/29 08:13

    羈押蘇聰熙

  • 吹牛北大的劉晟助
    吹牛北大的劉晟助 2021/09/30 16:47


    李宛蓁李宛蓁李宛蓁李宛蓁李宛蓁李宛蓁李宛蓁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          110年度台上字第5138號
    上 訴 人 李宛蓁




    上列上訴人因殺人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華民
    國110 年7 月13日第二審判決(109 年度上重訴字第5 號,起訴
    案號: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108 年度偵字第5717號,109 年度偵
    字第185 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法第377 條規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
    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是提起第三審上訴,應以原判
    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係屬法定要件。如果上訴理由書狀並未
    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法則或如何
    適用不當,或所指摘原判決違法情事,顯與法律規定得為第
    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合時,均應認其上訴為違背
    法律上之程式,予以駁回。
    二、本件原判決撤銷第一審關於本件上訴人即被告李宛蓁犯非法
    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變更紀錄取財罪部分之
    科刑判決,變更檢察官所引應適用之法條,改判仍論處上訴
    人犯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變更紀錄取財
    罪刑,及諭知相關之沒收及追徵;另維持第一審關於對上訴
    人論處殺人罪刑(處無期徒刑,並宣告褫奪公權終身)部分
    之判決,而駁回檢察官(主張第一審判決量刑過輕)及上訴
    人(主張第一審判決量刑過重)關於此部分在第二審之上訴
    ,已載敘其調查取捨證據之結果及憑以認定各該犯罪事實之
    心證理由,並就上訴人所為其因患有「思覺失調症」,有陣
    發性幻覺之辯詞,何以不足採信,亦在理由內依調查所得證
    據予以明白確切之論述、指駁,從形式上觀察,原判決並無
    足以影響其判決結果之違法情形存在。
    三、上訴人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罹患有幻想型思覺失調症,精
    神狀況不佳,因此在警詢時、偵查中及法院審理期間,前後
    供述顛三倒四,反覆無常,且曾因精神疾病在大千醫院有多
    次之就診紀錄。上訴人之選任辯護人曾以上訴人在警詢時、
    偵訊中及法院審理期間之供詞內容,前後反覆,顛三倒四為
    由,聲請原審將上訴人送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重為精神
    鑑定,以釐清上訴人犯案時是否有刑法第19條第1 項規定不
    罰,或同條第2 項規定減輕其刑之事由。乃原審率以上訴人
    此項請求係矯飾卸責之詞,認為無再予鑑定之必要,自有調
    查證據未盡之違誤。再者,原審未確切明瞭上訴人實際之精
    神狀況,即對上訴人予以論罪科刑,其量刑之審認基礎即有
    偏差。此外,原判決未審認參考上訴人已坦承犯行不諱,更
    有抄寫佛經迴向被害人以示悔過之具體行為,所為之量刑並
    非適當云云。
    四、本件上訴意旨對於原判決所為前揭論斷,並未依據卷內資料
    ,具體指摘有何違背法令情形。且查:
    ㈠取捨證據及認定事實,乃事實審法院職權之行使,其對證據
    證明力所為之判斷,苟不悖通常一般人日常生活之經驗,又
    未違背客觀上應認為確實之定則,並已敘明其何以為此判斷
    之心證理由者,即不能任意指為違法。原判決認定上訴人為
    本件殺人及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變更紀
    錄取財罪等犯行時,均無刑法第19條第1 項規定不罰,或同
    條第2 項規定減輕其刑之事由等旨,已敘明:⒈上訴人就本
    案經過,於初次警詢時陳稱:我認識被害人,但不知其身分
    ,只知道其綽號為「小丸」,我不知道被害人為何死亡,我
    覺得她有嗑藥云云。但查上訴人與被害人唐美琴之間有債權
    債務關係,上訴人且曾書立借據與本票予被害人,上訴人不
    可能不知道被害人之姓名,且上訴人不僅否認知悉案發經過
    ,還污衊被害人施用毒品,凸顯上訴人畏罪卸責之心態。至
    第2 次警詢時,上訴人則改稱:我認識被害人,被害人名叫
    唐美琴,被害人是我用鐵鎚殺的,當時有1 個無形的男生站
    在我旁邊一直叫我打死她等語,雖坦承其曾持鐵鎚猛擊殺死
    被害人,但推稱其係因幻聽的精神狀況所造成。然上訴人於
    隨後之偵訊時供稱:「(問:案發時只有妳與唐美琴在場?
    )答:對」等語,顯示於案發當時,僅有其與被害人在場,
    並無其他第三人在場。足徵上訴人於第2 次警詢時所稱因幻
    聽有男子聲音要求其打死被害人云云,應屬推諉卸責之詞。
    上訴人於第3 次警詢時另辯稱:我與被害人是朋友關係,認
    識約1 年的時間,我有很嚴重的憂鬱症,但案發當天我沒有
    吃憂鬱症的藥,因為我自己有檢測過,我有去精神科看診過
    。在海堤那邊,我與被害人又發生爭執,我憂鬱症發作情緒
    失控才會打她,因為她一直激我說有種妳打死我啊,我如果
    今天沒有死,就是你該死,而且會讓我全家都死光,生活過
    不下去,所以我才會失控動手等語,雖坦承有持鐵鎚毆擊被
    害人致死,但辯稱係因被害人語帶威脅要讓其全家死光,生
    活過不下去,致其憂鬱症發作,而情緒失控動手持鐵鎚攻擊
    被害人。綜觀上訴人上開3 次警詢之供述情節與偵訊時之供
    詞,互有差異,從最初全盤否認,到後來坦承有持鐵鎚攻擊
    殺死被害人,但辯稱係受幻聽之影響,嗣另稱起因於被害人
    之言語刺激,復改稱其因憂鬱症發作致情緒失控而動手。凡
    此,凸顯上訴人說法反覆,並非誠實之人。(見原判決第14
    頁第10行至第15頁第12行)。⒉上訴人於偵訊時陳稱其在第
    1 次警詢時,因害怕所以完全否認犯行,足證上訴人存有畏
    罪而虛偽陳述之強烈動機。而上訴人坦承在被害人死亡後,
    害怕被害人真實身分遭人發現,其有將被害人搬運至海岸旁
    石堆上,並將被害人身上之行動電話、證件、信用卡、本票
    及借據等財物全數攜帶走。由此顯示上訴人於案發後,尚能
    冷靜處理被害人遺物以掩飾其真實身分,顯與疾病所引起而
    不受控制之行為舉止有異,足認上訴人辯稱其因疾病發作,
    始對被害人行兇云云,尚無可採(見原判決第15頁最末行至
    第16頁第17行)。⒊上訴人之辯護人於偵查中主張:上訴人
    於犯案前之近年,因生活壓力大導致罹患憂鬱症及精神分裂
    症,始一時情緒失控方犯下本案等語。然第一審法院依辯護
    人之聲請,調閱上訴人自民國102 年1 月1 日起分別在惠元
    診所、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下稱臺大醫
    院雲林分院)、竹山秀傳醫院及彰化基督教醫療財團法人彰
    化基督教醫院(下稱彰化基督教醫院)之相關病歷結果,顯
    示上訴人在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就診期間(自102 年5 月8 日
    起至105 年8 月5 日止),求診項目為心臟內科、泌尿部、
    神經部、骨科部,並無精神疾病之求診紀錄;上訴人至竹山
    秀傳醫院就診期間(自102 年4 月9 日起至107 年3 月2 日
    ),曾陸續求診心臟內科、婦產科、泌尿外科、胃腸肝膽科
    及胸腔內科,亦無精神疾病之求診紀錄;上訴人雖曾因神經
    痛之疾病,先後於106 年8 月24日、同年9 月7 日及同年9
    月28日至彰化基督教醫院就診,同無精神疾病之求診紀錄。
    上訴人於108 年9 月30日至惠元診所就診1 次,雖經診斷其
    有未明示之焦慮狀態及入睡或維持睡眠之持續障礙,但並未
    診斷其有罹患憂鬱症或重度憂鬱症。凡此,足認上訴人及辯
    護人所稱上訴人近年因生活壓力過大導致罹患憂鬱症及精神
    分裂症,上訴人適因憂鬱症發作方鑄下本件大錯云云,不足
    採信(見原判決第16頁第17行至第17頁第15行)⒋本案經第
    一審送請臺中榮民總醫院鑑定上訴人於行為當時之精神狀態
    ,其鑑定結果略以:「鑑定結果及建議:⒈被告(指上訴人
    ,下同)在案發之前於108 年9 月30日在惠元診所曾有精神
    科就醫史,診斷為焦慮狀態、睡眠障礙,使用藥物為助眠藥
    物和抗憂鬱藥物,病歷中並無幻聽等症狀,亦未使用抗精神
    病幻覺藥物。於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竹山秀傳醫院、彰化基
    督教醫院等醫療單位之就醫紀錄多為頭痛等其他身體疾患,
    本次鑑定中之智力測驗其智商84,並無智能障礙之情形。⒉
    依據上述內容與檢附資料,被告因債務糾紛等壓力,出現有
    失眠情緒低落之情形。雖自述曾有陣發性之幻覺,但並無明
    顯之精神病性妄想或足以影響其現實感判斷之嚴重精神症狀
    ,即使有陣發性之幻覺,被告應仍有足夠之是非判斷之能力
    。⒊被害者與被告有金錢糾紛,犯案之鐵鎚為被告預先放於
    車上,被告於事發後有刪除行車記錄器、清洗車子及丟棄沾
    血衣褲等行為。依被告上開表現,可見其並未因精神障礙或
    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
    為之能力。也沒有因前項之原因,至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
    辨識而行為之能力顯著降低之情形。」等旨。⒌臺中榮民總
    醫院為該次鑑定時,係以晤談與行為評估、魏氏成人智力量
    表第四版、班達完形測驗,對上訴人進行心理測驗,其測驗
    結果略以:「⒈魏氏成人智力量表第四版:全量表智商:84
    、語文理解智商:93、知覺推理智商:88、工作記憶智商:
    99、處理速度智商:68。⒉班達完形測驗……,顯示被告有
    自卑、過分壓抑自己的情況。……結論與建議:被告的魏氏
    智力測驗全量表分數落在中下等程度,智商84並無智能障礙
    之情形。語文理解、知覺推理、工作記憶皆落在正常範圍,
    屬於中下至中等範圍。然而測驗當日被告在簿記速度上表現
    較差,對於單純抄寫、視覺搜尋簡單的目標項目等作業,表
    現落在輕度障礙,此項測驗容易受到動機、疲倦、情緒等因
    素影響。測驗中顯示被告有自卑、壓抑的狀況。評估當日,
    被告無明顯的知覺異常現象。」,有該院檢送之精神鑑定報
    告書可憑。是依上開鑑定結果,堪認上訴人為本案犯行時,
    並未因罹患精神疾病而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
    識而行為之能力,亦無致其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
    之能力較一般人顯著減低之情形甚明,核與刑法第19條第1
    項不罰及第2 項減輕其刑之規定不符,自無上開條項規定之
    適用等語(見原判決第27頁第9 行至第28頁第13行)。原判
    決所為上開論斷及說明,並無明顯錯誤或不當,經核於法無
    違。上訴意旨復執同一陳詞辯稱其因罹患憂鬱症發作,致情
    緒失控方犯下本案云云,無非係對於原判決已明白論敘說明
    之事項及原審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持憑己見而為不同
    之評價,與法律規定得為第三審上訴理由之違法情形不相適
    合,自非合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㈡當事人聲請調查之事項,必須與待證事實有重要關係,在客
    觀上有調查必要性為限,非漫無限制;若僅係枝節性問題,
    或所證明之事項已臻明瞭,聲請調查之證據,僅在延滯訴訟
    ,自均欠缺其調查之必要性,原審未依聲請為無益之調查,
    即不得任意指摘為違法。上訴人之選任辯護人於原審聲請再
    將上訴人送請中國醫院大學附設醫院重為精神鑑定,以釐清
    上訴人於犯本案時是否有刑法第19條第1 項規定不罰,或同
    條第2 項規定減輕其刑之事由一節。原判決已敘明:⒈辯護
    人於原審審理期間,曾先後聲請將上訴人送請大千綜合醫院
    及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下稱草屯療養院)進行鑑定。經
    大千綜合醫院以該醫院未提供精神鑑定業務回絕原審鑑定之
    囑託,並函覆表示:上訴人至該醫院就醫期間(自108 年10
    月17日起至109 年10月29日止),係因患有思覺失調症而理
    解能力差,藥物造成理解判斷能力不足的情況輕微。上訴人
    精神狀態應未受藥物影響,導致不了解他人言語,但其疾病
    (思覺失調)會導致其理解能力下降。上訴人使用之藥物不
    會導致回答問題前後不一,但其所患病症(思覺失調)可能
    致其回答前後不一。上訴人於看診期間,多用封閉式問句(
    是或否),並無出現對同一問題,出現前後不一之情況,此
    有大千綜合醫院回函可憑。草屯療養院則號函覆表示:「根
    據貴院提示之臺中榮民總醫院之鑑定報告及大千綜合醫院醫
    師回覆,已足以回答委託之鑑定問題」、「藥物或精神疾病
    並不會造成『言詞反覆』或『前後不一致』的臨床現象,該
    現象與『詐病』相關,意即假稱自己有病或將小病化大,以
    取得外在利益(金錢、減輕處罰、逃避兵役等)的臨床狀況
    ,對於曾經接觸過精神病人的個案,必須提高警覺」等語。
    辯護人就同一待證事實,重複聲請送不同單位進行鑑定,顯
    屬對同一證據聲請調查,依刑事訴訟法第163 條之2 第2 項
    第4 款規定,應無調查之必要(見原判決第22頁第19行至第
    23頁倒數第7 行)。⒉辯護人雖以草屯療養院並未與上訴人
    實際會診與評估,逕依書面認定上訴人恐有詐病之嫌疑為由
    ,主張草屯療養院前述回函,並無參考價值等語。然草屯療
    養院前揭回函所稱「藥物或精神疾病並不會造成『言詞反覆
    』或『前後不一致』的臨床現象」,乃函覆醫師根據其臨床
    實務經驗所得出普遍性結論,而可證明辯護人主張上訴人因
    患有精神疾病,且因病而服用之藥物,導致其會對同一問題
    的回答,產生前後不一致陳述的自然現象等語,應屬毫無根
    據的主張與辯解。而大千綜合醫院前揭函覆內容,亦表明上
    訴人服用的藥物,不會導致其精神狀況惡化,亦不會因而產
    生回答問題前後不一的情形。上訴人僅可能因精神疾病致理
    解能力較差,以致回答問題產生前後不一之現象,但上訴人
    就診期間,並未發生回答問題前後不一的情形。換言之,大
    千綜合醫院的回函內容,與草屯療養院的函覆內容,並無矛
    盾,大千綜合醫院並未認定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會因精神
    疾病致陳述前後不一,只是罹患精神疾病者,可能因疾病致
    理解能力下降,進而影響其陳述完整性的能力,致可能產生
    理解能力正常者,感覺該罹患精神疾病者之陳述內容,前後
    似有所不一之現象。茲查上訴人歷次所為之辯解,並非針對
    同一事實內容所為內容略有不完整或差異的陳述,而是對曾
    經發生的單一歷史事件,所為內容完全相異之事實陳述。上
    訴人前後所為內容完全不同之陳述,目的均在意圖卸責,例
    如完全否認犯罪,目的在於規避刑事制裁,主張幻聽之精神
    障礙,以求能適用刑法第19條第1 項或第2 項規定以規避或
    減輕刑責。又上訴人於案發後,擔心遭受刑事制裁,而曾進
    行一連串滅證行為,諸如取走被害人身上之物品,使檢警難
    以掌握被害人真實身分,扔棄作案之兇器鐵鎚,刪除可供作
    為本案證據之通聯紀錄與行車紀錄器內容等等,凸顯上訴人
    案發後仍相當冷靜與謹慎,且做事有條不紊,難認其行為當
    時認知與理解能力,曾因精神疾病而有所影響。此外,上訴
    人於本件案發之前,並未曾經任何醫院診斷罹患憂鬱症之紀
    錄,其係自本案遭羈押後,始陸續由大千綜合醫院醫師對上
    訴人之精神狀況進行診斷與治療,上訴人因涉犯殺人罪嫌遭
    羈押,面臨未來可能嚴峻刑事制裁,其因此挖空心思,佯裝
    罹患精神疾病。草屯療養院之回函亦提醒原審審理時應注意
    上訴人可能基於逃避或減輕處罰,佯裝罹患精神疾病致前後
    陳述不一狀況。辯護人僅因認草屯療養院之回函內容不利於
    上訴人,而否認該療養院回函之參考價值,要無可採(見原
    判決第22頁第19行至第25頁倒數第4 行)。⒊藥物或精神疾
    病並不會造成「言詞反覆」或「前後不一致」的臨床現象,
    業經草屯療養院函覆明確,上訴人就本案犯罪情節,出現歷
    次說詞不一的現象,不過係其面臨嚴峻刑事制裁所為卸責之
    詞。辯護人就上訴人所執前後供述內容並非一致之辯解,與
    上訴人是否罹患精神疾病或服用抗精神疾病藥物,並無關連
    (見原判決第25頁倒數第3 行至第26頁第7 行)。原審綜合
    本件卷內相關事證,依據上訴人之供詞,參酌臺中榮民總醫
    院出具之精神鑑定報告書及草屯療養院、大千綜合醫院回函
    內容,參互斟酌判斷,資為上訴人於犯本案時並無因罹患精
    神疾病或服用抗精神疾病藥物,導致精神障礙、心智缺陷、
    辨識行為違法或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有顯著降低之情形,
    辯護人就此一已調查至臻明確之待證事實,重複聲請調查,
    依刑事訴訟法第163 條之2 第2 項第4 款規定,應無調查之
    必要,已詳細說明其取捨證據判斷之依據及得心證之理由。
    上訴意旨指稱原審未依辯護人之聲請將上訴人送請中國醫藥
    大學附設醫院重為精神鑑定,有調查證據未盡之違誤云云,
    無非係就原審採證認事職權之適法行使,以及原判決已說明
    之事項,任意指摘,亦非適法之第三審上訴理由。
    ㈢關於刑之量定,係實體法賦予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苟
    已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事項而
    未逾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或濫用其權限,即不得任意指摘
    為違法,以為第三審上訴之理由。按刑法第271 條第1 項規
    定:「殺人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
    又刑法第339 條之3 第1 項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
    產權得喪變更紀錄取財罪,其法定本刑為「7 年以下有期徒
    刑,得併科新臺幣70萬元以下罰金」。原判決針對上訴人之
    本件刑罰裁量,具體詳述其以上訴人之責任為基礎,依刑法
    第57條所列各款之規定,審酌上訴人本件所為殺人及非法以
    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變更紀錄取財等犯行之一
    切情狀,爰以上訴人之責任為基礎,基以「上訴人本案犯罪
    情節與犯罪手段兇殘,惡性非輕,於警詢時、偵訊中及第一
    審審理期間,就本案犯案過程說詞一再反覆,凸顯其畏罪卸
    責之情,犯後並無任何對被害人家屬或親人表達歉意或嘗試
    賠償的舉動,而未對其犯罪所造成之損害,進行實質性的彌
    補,難認其犯後態度良好,並徵以上訴人平日素行尚佳,與
    被害人之關係、教育程度,職業、經濟情形、家庭狀況等科
    刑參考事項」等情狀,就上訴人所犯殺人罪部分以量處有期
    徒刑尚嫌不足以昭儆戒,量處死刑則係懲罰太過,罪刑均難
    謂相當,而認第一審判決量處上訴人無期徒刑並宣告褫奪公
    權終身為適當,因而維持第一審關於殺人部分所處無期徒刑
    並宣告褫奪公權終身之判決,併予駁回檢察官(主張第一審
    判決量刑過輕)及上訴人(主張第一審判決量刑過重)關於
    此部分在第二審之上訴(見原判決第28頁第15行至第31頁第
    14行);另基以「上訴人正值青壯,竟不思正途賺取所需,
    僅貪圖不法利益,於殺死被害人後,將被害人所遺物品取走
    ,並利用被害人所遺行動電話連結銀行之行動網銀APP ,先
    後將被害人帳戶內之款項新臺幣5 萬元及3 萬7 千元轉帳至
    自己於郵局之帳戶得逞,不僅侵害被害人或其繼承人之財產
    權益,更破壞網路銀行交易秩序與交易安全,行為實無可取
    ,惟念及上訴人為本案犯行之前,並無犯罪前科紀錄,於偵
    查中及第一審審理期間雖否認此部分犯行,但已於第二審審
    理期間坦承犯行,堪認尚具悔意。本案犯罪所獲得財物非鉅
    ,迄未將犯罪所得歸還被害人家屬或為和解賠償之犯後態度
    ,以及其智識程度、家庭生活與工作等一切情狀」等情,說
    明就上訴人非法以電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變更紀
    錄取財罪部分,尚不成立刑法行使偽造準私文書罪,第一審
    認上訴人此部分所為併犯上開罪名為不當,經撤銷第一審判
    決後,變更檢察官所引應適用之法條,改判仍論以非法以電
    腦相關設備製作不實財產權得喪變更紀錄取財罪,何以量處
    較第一審判決(量處有期徒刑3 月)為輕之有期徒刑2 月之
    理由綦詳(見原判決第35頁第18行至第36頁第14行)。原審
    所為前揭量刑之酌定並無違反比例原則或罪刑相當原則情形
    ,且乃事實審法院量刑職權之適法行使,並未逾越法律所規
    定之範圍,或濫用其權限,自不得執此指摘原判決違法。上
    訴意旨關於原審量刑之指摘,無非係對原判決適法裁量且已
    說明之事項,以自己之說詞,任意指摘,同非適法之第三審
    上訴理由。
    ㈣依首揭規定及說明,本件上訴人之上訴均不合法律上之程式
    ,應併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95 條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0 年 9 月 16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郭 毓 洲
    法 官 林 英 志
    法 官 林 靜 芬
    法 官 蔡 憲 德
    法 官 周 盈 文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中 華 民 國 110 年 9 月 24 日








    歷審裁判: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109 年度 重訴 字第 1 號裁定(109.06.11)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109 年度 上重訴 字第 5 號判決(110.07.13)
    最高法院 110 年度 台上 字第 5138 號判決(110.09.16)

    相關法條:

    刑事訴訟法 第 163.2、377、395 條(106.11.16)
    中華民國刑法 第 19、57、271、339.3 條(105.11.30)

相片最新留言

此相簿內的相片目前沒有留言

相簿列表資訊

最新上傳:
2010/10/11
全站分類:
創作設計
本日人氣:
0
累積人氣:
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