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工作,2010年99年度暑期暑假教師研習,寒假教師研習,台電教師研習營,電力修護人員,電力修護處,核能發電,火力發電廠,機械檢修,發電機,電機工場,機械工場,變壓器工場,維修機械,台電養成訓練班,機械操作相關專業證照,經驗傳承

首頁 > 台電月刊封面故事

電力修護

有一群人,他們帶著工具在各發電廠間移動,只求每部發電機組能夠順利運轉;也有另一群人,他們總盯緊眼前的零件,想盡辦法讓它恢復原有的正常功能。這些人在艱苦的環境下工作卻不嫌苦,在平凡中卻綻放出耀人的技術光輝。他們就是讓發電機組永保健康活力,也讓電力永不中斷的幕後英雄——電力修護人員。

成立於民國73年的電力修護處,前身為成立於民國34年的松山修理廠及成立於民國61年的發電維護中心。松山修理廠甚至比台電公司成立的時間還早上一年,50餘年的經驗累積,讓裡頭工作的老師傅們個個成為發電設備的修護專家,技術口碑遠颺國內外,而今,他們不僅在維修崗位上持續努力,更以他們的技術為台電公司帶來更多獲利,也為電力修護處走出新的未來。

 

行動、效率、永遠來電

年關將近,對許多上班族而言,除了與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聯絡拜年外,難得的長假,也讓自己趁機好好休息,凝聚學習與研發實力面對年後工作新挑戰。但上班族可以休息,肩負大眾民生用電的發電機組卻要隨時提供電力,沒有休息的時間可言。而這些發電機之所以能不停歇的順暢運轉,除了台電公司操作人員的小心呵護外,另外有一群無聲的幕後英雄卻經常被忽略,那就是負責發電機組修護的工作人員,有了他們,發電機才能減少發生事故的次數,才可以隨時用最佳的效率,將電力貢獻社會。

的確,不管是火力、水力、核能發電,還是最近熱門的風力與太陽光發電,再怎麼堅固的發電機組,還是會因時間、環境等因素,或多或少產生問題,如同汽車要定期進廠維修一般,發電機組更需要維修人員的小心呵護。

「我們的工作內容就是配合各電廠需求,做機械的大型檢修,另外還有變壓器、開關場等等,也是我們維修的範圍,但因為低碳時代來臨,如何在機組老舊的情況下,增加運作效能,這是現在面臨的挑戰,也因此維修的核心工作增加很多。」電力修護處沈處長運生表示。

簡單來說,幾乎台電公司所有發電機組的修護,都掌握在這群修護菁英手中。發電機組有任何故障是發電廠無法解決的,就得由電力修護處的人員出馬,除非機組拆卸運送有問題需現場修復,否則就是運至修護工場來修復;但與其等故障發生,事前的防護更為重要,因此電力修護處另有13個工作隊(北部5隊、中部4隊、南部4隊),分北、中、南在全台各電廠從事大修的工作,為穩定的電力提供最大的努力。

隨貨櫃走動的工作隊

「來∼來∼來∼好!」在工作隊同仁的指揮下,一個個貨櫃準確的落在貨櫃車上,兩個貨櫃中,一個是工作隊同仁的「辦公室」,另一個則是他們維修用的各種工具,他們剛結束了基隆協和發電廠的大修工作,正準備交接後前往下一個發電廠繼續工作。沒有固定的辦公室,住的是電廠的員工宿舍,每隔30天左右就要跟著他們的專屬貨櫃移往下一個目的地,這樣的「流浪」生活很多人無法想像,但對這群工作隊的同仁來說,卻是幾十年就這樣過去了。

「自從分為北、中、南三個分處(高雄南分處成立於民國69年、彰化中分處成立於民國83年)後,電力修護以就近提供機動快速之服務為宗旨。除非中、南部需要支援人力,否則我們『只』需要在新竹以北工作,以前是全台各地發電廠都要去,當時小孩還小,家裡常常為此鬧得不開心。」民國56年就進入台電公司的電力修護處第四工作隊分隊長蔡益孟說。

事實上,對許多工作隊的同仁而言,每個人都有一段自我調適、與家人共同調適的難忘過程。在非夏季用電尖峰的季節,是這群工作隊同仁最忙碌的時候,經常要全台、離島跑透透,支援各發電廠的大修工作。偏偏這段時間會遇到農曆過年長假,早年工作隊同仁往往只能休除夕到初二這3天,就要回到工作崗位,無法長期享受家庭溫暖與年節的氣氛,這樣的心境絕對是外人難以體會的。幸好台電公司也體恤他們的辛勞,現在農曆年節的工作時間已趨於正常。

但在夏季尖峰用電季節的5月底到9月初,工作隊同仁一樣不得閒,每年這4個月的時間,他們都會回到電力修護處本部從事技術訓練、器具保養等其他準備工作,依然得上緊發條,兢兢業業。只是相較於在外奔波,已是他們難得的安穩時光。

除了時間的調適,工作現場的環境不僅辛苦、也充滿危險。每次大修時,發電機從外缸到內缸都要全部打開,現場排了一地大大小小、各種形狀的零件固然十分壯觀,但許多零件頗為鋒利又無法整齊堆疊,一個不小心,走路都可能發生意外。也因此,現場所有人員無不對於工安要求十分注意。

此外,大修的工作環境也並不輕鬆。電力修護處第五工作隊分隊長謝明正提到:「在火力發電廠時,廠區內空氣佈滿粉塵,陽光照下去都是金光閃閃,大修時拆開機組,研磨機器時揚起的粉塵更多。加上原本機組運作發出的噪音,一天下來可受不了。」也因此,台電公司對於現場工作人員的工作安全十分關心,口罩、耳罩等基本配備不可少,同時也定期幫台電同仁做健康檢查,務求給員工一個安心的工作環境。

技術一流的修護工場

除了定期在外檢修的工作隊同仁,若有機械發生故障,就是電力修護處的工場菁英大展身手的時候。目前電力修護處依修護內容分為電機工場、機械工場、變壓器工場,另有為品質把關的品檢工場。裡頭的「老師傅」們,可說個個有一套,維修技術在國內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走進電力修護處諾大的維修工場,但見許多電力修護處同仁聚精會神的在某樣零件前工作著,整個廠房雖然不時傳來機械運轉的聲音,卻有著一種說不出的靜謐感。這樣的心情直到看到這樣的心情直到看到了電力修護處同仁的眼神,這才稍稍明瞭那是一種老師傅對於眼前事物專注的程度,所散發出來而形成的氛圍。

電力修護處電機工場的陳領班榮宗進入台電已有32年的時間,負責維修發電機與馬達,他笑說一直待在這裡的原因,是因為興趣都在工作中,東西壞了可以挖出問題、排除掉故障點,讓壞的東西可以重新使用,那就是一種樂趣。「而且每次出現的問題幾乎都不一樣,都是一種新的挑戰。有時候難免會想不出問題到底在哪裡,甚至半夜睡覺都還在想,但一旦有了解答,那種快感真的是無法用言語形容,也就是那樣的成就感,支撐我繼續從事修護的工作。」 

當然在修復機組的過程中,有很多辛苦的地方。像是工作中使用的材料包含環氧樹脂這種化學製品,有些人體質無法適應環氧樹脂,只要碰到皮膚就會腫漲,有些人甚至聞到就會拉肚子,曾有同事就因為不適應而離開。

負責維修機械性工作如發電機扣環拆裝、汽輪機葉片拆換等的機械工場鉗工高級技術專員廖明仁表示,在修理發電機的時候,不只辛苦,更要十分小心。在拆卸時因為要加溫到300多度,才能讓外面的扣環膨脹,進而將組件拆下,一個不小心碰到就會起水泡了,加上玻璃纖維製成的隔熱毯會讓皮膚發癢,只能盡量用抹乳液等方式避免;另外線圈要打亮也要打磨,銅粉飛起來沾到皮膚就會起疹子,所以每次作業都要全身包得密不透風。而磨水輪機時更辛苦,要鑽進小小的水輪機內作業,沙輪機一磨,鐵屑跟沙輪屑滿天飛,加上內部又悶又熱,每次工作都很辛苦。 

與危險相伴的品管人員

東西修好了,還需要檢查是否有問題,這時候,品管人員的角色也同樣重要。對品管人員來說幾千伏特只是零頭,沒事經常都與幾萬伏特高壓相處的品檢工場工程師傅錦貴表示:「電不用怕,但要謹慎小心。因為它看不到,當你發覺不對勁的時候,通常都是人員傷亡或機器壞掉的時候,機器壞了可以再買再修,人垮下去就是一個家庭的破滅。」 

民國65年傅錦貴先生剛進台電沒多久時,就曾目睹一位同仁在維修時因為誤觸到3萬伏特的高壓電,瞬間就倒地不起,空氣中還留有異樣的味道,「那時候才剛過午休,很多人還沒回魂,沒想到一個人就這樣走了。」那次的經驗,讓傅錦貴先生往後都十分小心,雖然仍不免會有「中獎」被電到的經驗,但幸好都是小傷,並無大礙。

傅錦貴先生表示,早期的工安環境較沒那麼完備,但在不斷持續改善與要求後,現在已經很少事故發生。而他每次檢驗時,很重要的都會複誦作業口令,檢查周邊狀況,如果現場吵雜就先不要試驗,精神不好也寧可不要做,「不然別人一、兩個月做得要死,你一個不小心,一下子東西就掛了,之前花的時間加上還要重來一次,說不定比買一部新的還貴。」

儘管經驗豐富,傅錦貴表示,電的東西是永遠學不完,問題往往不是只有一個點,只要稍有疏忽或專業上不夠,就會從忽略的地方出事。因此雖然檢驗的時候可能只有一下子而已,但事前的準備可要花很久的時間。

儘管工作辛苦又充滿危險,但對這群老師傅來說,卻是十分平常的工作。問起陳領班榮宗,從事這種工作這麼久,你覺得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在哪裡?但見陳領班靦腆的笑笑,說:「從來沒想過這問題耶!就是努力去做而已!」簡單兩句話,還真是道出了所有維修人員的心聲。

 

數不盡的技術資源

電力修護處的好技術,在國內、外打出名號,讓許多發電機的原廠反而前來向台電取經,電力修護處機械工場鉗工高級技術專員廖明仁就舉了一個他親身經歷的例子來說明。

民國83年時,大林發電廠的發電機組要拆扣環檢修,但因為其中三菱的風扇是舊型的,不容易導熱進來拆卸,當時還請了三菱的原廠人員過來協助。沒想到三菱的技師表示沒那麼容易,還語帶懷疑的想知道電力修護處會怎麼拆。當時廖明仁先生的課長就想到如果單純從外面加熱,會因為熱度同時傳到軸承,時間上來不及拆卸,因此決定先將軸承冷卻到零下1百多度、外面的葉輪用加熱的方式加到300多度,利用熱漲冷縮的原理一口氣拉出來。當場令三菱的技師為之折服。之後甚至當三菱也遇到要拆同樣機組時,還特別找了會華語的員工來請教如何拆卸,可見電力修護處的功力。

「因為原廠製造的人不會想那麼多,只考慮組裝方面的問題,機械雖然不是我們做的,維修到現在我們反而比原廠還有經驗,甚至還能告訴對方怎麼拆,這也是一種成就感。」廖明仁先生說。

另外,除了支援台灣的公、民營發電廠,台電修護人員優秀的技術,甚至還承接了海外的電力修護工作。民國90年起,承攬關島發電廠營運的台灣機電工程服務社,特別委託台灣電力修護處合作維護關島Cabras#1#2、Piti#7、Yigo、Dededo等電廠,去年,電力修護處更承攬Cabras電廠2號機大修工作,維修技術受到關島電力局的肯定。

兩度前往關島的謝明正分隊長,第一次原本以為僅需要30天的修護工作,打開外缸後才發現葉片都壞掉了,一定要換葉片才行,於是加上等葉片的時間,花了76天才結束;去年4月第二次去關島,原本預計33天的工作天,也因為鍋爐壞掉要等修復,拖到快50天才回來。謝明正表示,國外電廠並沒有像台電這樣專門在維修發電機組的團體,很多都是出了問題才交給原廠負責,而原廠也是維修時才臨時招募編組人員,不像電力修護處是不斷在維修,技術好是理所當然。

編註:有關電力修護處同仁前往關島電廠大修的過程,請參閱分別登於本刊第564期第16∼19頁、第565期第36∼40頁的「關島Cabras2號機大修紀實(上)(下)」

修護人員的養成

電力修護處的技術如此出眾,但怎樣才能養成一個好的修護人員呢?電力修護處張經理居嚴表示,要成為一個合格的修護人員,基本上要經過四道關卡。一是台電員工最基本的「養成訓練班」,這是進入台電時,在訓練所就要完成的。二是考取公司內部相關業務的證照,例如汽輪機檢修、發電機及勵磁機檢修、泵類檢修、變壓器裝修等等,每一個工作項目都會有一個程序書,要經過哪幾個項目的訓練才能取得證照。三為危險機械操作的相關專業證照,例如起重、吊掛、堆高機等等,另外,核能發電廠需要更嚴格的特殊訓練,才能取得專業證照,合格人員更為稀少。四是最後一個,同時也是最重要的關卡,就是經常訓練與現場工作經驗的累積與創意。也因為工作要求紮實,修護處同仁平均每個人身上都有3種以上的各式證照,個個都有專業本事。

事實上,問起這些電力修護處的老師傅們,幾乎都異口同聲的表示,要養成一個獨當一面的修護人員,沒有10年、15年以上的經驗根本做不到。「有些水輪機可能10年才看到一次,你要看完大部分的機械就要10幾年。」廖明仁先生表示。的確,面對全台發電機各種廠牌、不同機型,以及大大小小的各式零件,每位修護人員本身就像是一部百科全書,不僅要熟悉,還要能解決其中的大小疑難雜症。也因此,每一次的維修過程,他們不僅寫在報告裡,更會牢牢的記在腦中,成為最寶貴的「經驗」。

曾經有一次,吊車司機在吊機具時,在廖明仁先生的指揮下一次到位,讓司機問說你怎麼這麼厲害?而他只是笑笑,說:「不是我厲害,是我記錄下來的資料厲害!」接著他補充說:「要想成為好的修護人員,心態很重要,基本功也絕對要練紮實,千萬別想一步登天。部分新進人員以為拿到資料就是學到技術,卻忽略了榔頭要打得準、銼刀要用得好等這類基本功要先穩紮做好。」

說來也很神奇,一旦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再怎麼難的狀況,似乎都可以迎刃而解,電機工場的陳領班榮宗就有這樣的經驗。好幾次在修理線圈時,雖然有些東西沒碰過,但做到那裡好像就可以很自然的突破,莫名其妙的迎刃而解,回頭再去仔細想想時,好像又真的是很有創意的解答方法,他笑說:「可能那就是一種經驗吧!這些是教科書上沒有教的,很多東西我也說不出來,都是要東西及其問題遇到了才知道怎樣處理。」 

一位優秀的修護人員需要十幾年的養成,卻也成為電力修護處現在最大的隱憂。電力修護處沈處長運生也不諱言指出,現在電力修護處最困難的部分,在於年齡層平均50歲,有斷層的疑慮,人力的補充成為最要緊的課題。事實上,電力修護處許多新人都是去年才加入的,技術銜接根本來不及,但10年內偏偏又有許多優秀的老師傅將陸續退休,從基層的工作隊到維修工場的同仁,人力技術上將更感到捉襟見肘。也因此,目前電力修護處最主要的難題,是這些老師傅們如何盡快地將一身技藝傳承下去,才能讓這些獨門絕藝不要變成絕響,成為真正的鎮山之寶。這問題,絕對值得正視。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閱台電月刊566期封面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電力粉絲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